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笔帖式

笔帖式

满语官名。意为办理文书、文件之人。后金天聪五年(1631)设六部时由“巴克什”改称。为清朝中央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地方督抚衙门以及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衙门内掌管翻译、缮写满汉文书之低极官员,通过“考除”“考选”、“调补”从八旗满蒙、汉军人员内任用。此外,尚有缮本笔帖式、掌稿笔帖式、额外笔帖式等名目。


官名。掌管翻译章奏文籍等事。此名蒙语为“必阇亦”,满语为“巴克什”。清朝入关后汉语译为“笔帖式”。起初是文职官员的赐名,到康熙年间,各部、院衙门都设笔帖式,有翻译、缮本、贴写等名目,掌管满汉章奏文籍等事,其品级有七品、八品和九品。笔贴式是音译,其义译是“文书官”。见《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及各部。

猜你喜欢

  • 馆阁

    ①官署名合称。宋初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号称三馆,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总为崇文院。端拱元年(988),于崇文院中堂建秘阁,与三馆合称馆阁。掌收藏图籍、修国史及编校书籍之事。置昭文馆、集贤

  • 奋威校尉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三国志·全琮传》:“(孙)权以(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位低于将军,掌帅军征伐。《

  • 监察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员额一人,为监察院的长官。其职权有四:一、综理全院事务;二、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任免所属官吏;三、任监察会议的主席;四、国民政府发布有关监察院主管事项的命令须由院长副署。

  • 狗加

    官名。夫余国置之。据《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以六畜名官,有狗加、马加、牛加等,其邑落皆属诸加。官名,东汉时夫余国置,为邑落之长。《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狗加,其邑落皆

  • 市港务局

    市政府的属局之一。国民党政府规定,若市因实际需要,得增设港务局,将工务局办理的河道、港务及船政管理事项划归该局管理,主官为局长。

  • 同判太常寺

    官名。宋初太常寺少卿为寄禄官,置同判太常寺为太常寺的副长官。元丰改制始以太常寺少卿为太常寺的副长官。

  • 贤仪

    官名。唐朝内官,玄宗开元 (713—741) 中置为六仪之一,一人,正二品,与淑仪、德仪、顺仪、婉仪、芳仪同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女官名。唐置,《新唐书·百官二·内官》:“淑仪、德仪、贤仪、顺

  • 房考

    官名俗称。亦称房官,即同考官。因明清乡、会试时,同考官各居一房,分卷取士,故名。时有十七房、十八房、二十房之称。详“同考官”。

  • 五远将军

    南朝陈宁远、安远、征远、振远、宣远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

  • 征收课税所

    官署名。简称课税所。元朝太宗二年(1230)置,共分燕京、宣德、西京、太原、平阳、真定、东平、北京、平州、济南十路,合称十路征收课税所或十路征收宣课所,掌各路内赋税征发与转运等务。长官为正、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