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监

秘书监

①官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置员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图书秘记,校定文字,属太常。后省。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为秘书署长官,掌管艺文图籍,员一人,三品。初属少府,魏明帝时王肃任此职,上表论秘书不应属少府,后遂不复属。晋武帝以秘书并入中书省,罢此职。惠帝永平元年(291)复置,为秘书寺长官,综理经籍,考校古今,课试署吏,统著作局,掌国史修撰并管理中外三阁图书。三品。十六国后赵、前秦、后燕亦置。南北朝时为秘书省长官,仍掌图书经籍之事,领著作省。南朝宋定为三品; 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第十一班;南朝陈改为第四品、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从二品中,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三品; 北齐时仍三品。隋朝领著作、太史二曹,初为正三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从三品,后改名秘书令。唐高祖武德(618—626)初,复改秘书监,从二品。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兰台太史,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后天授(690—692)初,改称麟台监,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掌邦国经籍之事,并统著书、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中大夫代此为新寄禄官,而以此职为秘书省长官,员一人,正四品,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置。金朝为秘书监长官,从三品。②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以太监为长官,少监为次官,设监丞。主簿、秘书郎、正字等属官,并统著作局,掌经籍图书,天文历数析归司天监。西夏为秘书省长官,不列司品。金朝设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一员为次官,下设丞一员,秘书郎二员,通事经籍图书; 校书郎一员,专掌校勘在监文籍。统著作局、笔砚局、书画局、司天台等。元朝秩正三品,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世祖至元九年(1272)置,以卿为长官,员四人,参用宦者二人。以太监为副长官,员二人。下设少监二员,监丞二员,典簿一员,令史三员,知印、奏差各二员,译史、通事各一员,典书二员,典吏一员。属官有著作郎二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二员辨验书画直长一员。


官名,掌图书秘记等。东汉桓帝时置,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沿其制。南朝梁、北朝北齐、隋、唐、宋皆置秘书省,其长官称监,掌判省事。见《通典·职官八·秘书监》、《宋书·职官下·秘书监》、《南齐书·百官志·秘书监》、《隋书·百官志·秘书省》、《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

猜你喜欢

  • 讷克布伯克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匠役营建之事。喀尔噶尔、叶尔羌各设一人,正五品;阿克苏、库车等地设六人,秩七品。

  • 巡抚副大使

    见“巡抚大使”。

  • 东西城长

    官名,此为东城长和西城长的合称。西汉时西域于阗国置此二官,分别为东城长官和西城长官,各掌本城政令。见《汉书·西域传·于阗国》,参看“东城长”。

  • 逐便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被贬责至远地州军,遇赦恩量移近里州军,再遇赦恩则取消对其居住地的限制,称逐便。宋制, 官员被贬谪至边远地区,遇恩赦可量移至离京师较近的地区。若再遇恩赦,便取消对其居住地区的限制,可任

  • 掌冶令

    官名。隋朝太府寺掌冶署长官,置二员,从八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少府监,升从六品。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掌冶方令置,一员,正八品上,掌熔铸铜铁器物。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 将作寺

    官署名。北齐置,掌诸营建土木工程。设将作大匠为长官,有丞四员,又置功曹、主簿、录事等属吏。若有营作,设将、副将、长史、司马等官,辖诸军主、军副,幢主、幢副等。隋初沿置,丞、主簿、录事各置二员,领左、右

  • 礼宾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诸司使之一。宋初沿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为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 重定

  • 县道正

    道官名。元置,见“县威仪司”。

  • 修起居注

    官名。北魏置,掌皇帝起居注之修撰,以文学之士为之。《册府元龟》卷五五四《国史部·总序》:北魏“置修起居注二人,以他官领之,而隶于集书省”。西魏沿置。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前,起居郎、舍

  • 大使馆

    大使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叫大使馆。在国际法上,大使馆视为本国领土,不受驻在国的统治,并享有不可侵犯、免税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