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丞

秘书丞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员二人,辅佐秘书令典尚书奏事,职权甚重。魏文帝黄初(220—226)初,分秘书立中书,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秘书右丞孙资为中书令。而秘书长官改称秘书监,专掌图书典籍,设丞一员,多由秘书郎迁任,四百石。以后魏文帝欲用何桢为此职,而秘书已有一丞,遂以何桢为秘书右丞。后复省为一丞。西晋武帝将秘书并入中书省为秘书局,罢秘书监,称此官为中书秘书丞,成为秘书局的长官,六品。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复置秘书监,丞仍为次官。负责典籍图书的管理和整理校定。为清要之官,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出任者多为士族高门,在东晋南朝则多为侨姓高门,当时称为“天下清官”,亦称作“第一官”。南朝宋六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八班,陈五品、秩六百石。在北魏时多参领著作事,主修撰国史及起居注,并得参预议定礼仪制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四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五品上,北齐五品上。隋朝正五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位其上,遂降为佐官。唐朝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秘书省为兰台,遂改称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则天天授(690—692)初,改秘书省曰麟台,又改称麟台丞,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奉仪郎代此为新寄禄官,复于秘书省置此职,为职事官,员一人,参领省事,从七品。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置。金朝沿置,正六品。元朝称秘书监丞,员二人,从五品,由大臣奏荐,选世家名臣子弟为之。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为魏王时,始置秘书丞,晋沿其制,为秘书令或监之副。南朝宋、齐秘书监,梁、陈秘书省皆置秘书丞,为监之副,北朝的北魏、北齐也皆置秘书丞,隋沿其制。唐宋秘书省置监、少监、丞为主官,以监为长三者共掌省事。参看“秘书省”、“秘书监”条和《晋书·职官志·秘书监》、《宋书·百官下·秘书监》、《南齐书·百官志·秘书监》、《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下》、《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宋史·职官四·秘书省》。

猜你喜欢

  • 建极殿大学士

    官名。明朝内阁大学士之一。嘉靖(1522—1566) 中改原谨身殿为建极殿,原谨身殿大学士亦随阁名而改。参见“内阁大学士”。官名。明朝置。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达

  • 左娥英

    妃嫔号。北齐置。《北齐书·后主纪》:“(武平五年(574)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 比左、右丞相,位在左、右昭仪之上。

  • 仓啬夫

    官名。主管粮仓的小吏。战国秦置。秦汉沿置。《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 (饩) 自封印。”参见“啬夫”。官名,战国时即有此官,秦汉沿

  • 大睦亲府

    官置名。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由大宗正府改置,掌皇族政务。置判大睦亲事、同判、同佥等职。其长官由皇族中族属亲近者担任。官署名。宋朝设大宗正司,掌管皇族宗派属籍以定亲疏。其官有卿、少、丞、主簿各一人

  • 掌皮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制作皮革。《周礼·天官》“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掌秋敛皮,冬敛革; 春献之,遂以式请颁皮革于百工; 共其毳为毡,以待邦事; 岁终,则会其

  • 司录参军

    官名。即“司录参军事”。官名。(1)唐开元初改三京府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六府的录事参军为司录参军,都督府及诸州仍为录事参军。宋承唐制,诸州称录事参军,诸府称司录参军(惟临安府称录事参军

  • 北部千长

    官名,汉时西域龟兹国置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为地方性长官,掌千人。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

  • 文学史

    官名,汉朝郡国置,位在文学掾下,佐掾掌郡国学校和礼义教育等。参看“文学掾”条。

  • 州市帅

    州市令的属员。唐制上、中、下州均置市帅,位在市佐、市史之下,无品,属于外职掌,佐市令分行检察。

  • 小司乐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正三命。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改称小“乐部上士”。职掌参见“大司乐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