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
官名。即廪人。春秋时齐国置。掌发放粮谷救济民众。《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 使有期年之食。 无委积之氓, 与之薪橑, 使足以毕霖雨。”俞樾注: “禀乃官名,即《周官》廪人也。‘禀’、‘廪’古字通耳。使之巡行氓间,有令食者周给之,正廪人之事。②文书名。上行文。亦称“禀文”,最初属于官员间私人信件性质,为下级官员向上级写信祝贺或疏通情节时所使用,无一定程式及套语,其运转程序也较灵便。至清朝乾隆(1736—1795)初,始将其归档,成为公开的上行文书。然与札文不同,未列入法定文书。此后,地方州县官向总督、巡抚,以及衙署内部书吏、衙吏向其官长请示或报告公事时普遍使用。普通士民向官府陈述事件,亦采用,称“禀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