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部尚书

祠部尚书

官名。东晋始置,南北朝沿置。北魏或称仪曹、祠曹、神部尚书,职掌略同。掌尚书省祠部曹。东晋、南朝领祠部、仪曹二曹郎。北齐领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郎。与尚书右仆射不并置。阙祠部尚书时,以尚书右仆射兼摄祠部事; 阙尚书右仆射时,亦常置祠部尚书兼掌右仆射事。隋改名“礼部尚书”。晋、宋、陈、北齐皆三品,梁十三班。


官名。东汉吏曹尚书兼掌斋祀,魏与西晋设祠部曹郎以司其事,至东晋始置祠部尚书,掌宗庙礼仪,与尚书右仆射为通职,不并置,常以右仆射摄其职;若右仆射缺,则以祠部尚书摄右仆射事。南朝宋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曹二曹。自东晋以后,祠部尚书与右仆射通职,不并置已成常制;宋齐梁陈也是如此。北魏置仪曹尚书,亦称祠部尚书,统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另外又有仪曹,则不隶于祠部而属于殿中尚书。至隋为礼部尚书之职,见“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 西域都护千人

    官名,汉中尉、属国都尉、西域都护之属官皆有丞、司马、千人;如淳说,凡此“千人”,皆官名也。韩延寿为东郡太守,冯奉世长子谭为天水司马,皆有“千人”,而如淳又说:“千人、司马,皆不治民也。”司马、千人,皆

  • 内侍都知

    即“内侍省都知”。

  • 差使

    宋朝以禁军剩员供中、高级官员宣借役使,称为“差使”。参见“差使剩员所”。

  • 五伯长

    即五伯之首。伯通霸,读霸。《汉书·晁错传》:“臣窃闻古之贤主莫不求贤以为辅翼,故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大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筦子而为五伯长。”筦,同管。

  • 膂力骁壮超绝等伦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武类科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诏举。参见“制科”。

  • 设案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属三司盐铁,掌旬设、节料、斋钱、餐钱、羊豕、米面、薪炭、陶器等物。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 宗公

    周朝称宗室大臣。《国语·晋语四》:“故《诗》云: ‘惠于宗公,神罔时恫。,”韦昭注: “宗公,大臣也。”

  • 罟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卉下大夫罟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功曹书佐

    官名。即门功曹书佐。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郡长官佐吏,为功曹从事属员,主人事选用。三国蜀州府亦置,职同。晋朝后改为西曹书佐。不开府将军、太子二傅及郡皆置,为功曹史之佐。官名,汉置,为州的佐吏,位在功曹从事下

  • 雍人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宰割烹饪。《仪礼·少宰馈食礼》: “羹定,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郑玄注: “雍人,掌割亨之事者。”《礼记·杂记下》: “雍人举羊升屋”,“刲羊血流于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