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禄官
祠禄官,也称“祠禄”。宋神宗时实行新政,怕官员年老不能胜任,便罢其原职,令其管理道教宫观,无职无事,借名食俸,称为祠禄官。原来是宰相的任宫观使,宰相以下的任提举,再次的任提点。参看《宋史·职官志》。
祠禄官,也称“祠禄”。宋神宗时实行新政,怕官员年老不能胜任,便罢其原职,令其管理道教宫观,无职无事,借名食俸,称为祠禄官。原来是宰相的任宫观使,宰相以下的任提举,再次的任提点。参看《宋史·职官志》。
即“昔宝赤”。
官名。清朝为巡察地方,劝谕化导风俗而特设之官。雍正四年(1726),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获罪,世宗谓浙江士子浇漓,乃停其乡试,并设观风整俗使。后,福建、广东、湖南等省亦设,均属临时性设置,事毕则解。
南诏用以指坦绰、布燮、久赞,犹唐朝宰相,决国事轻重。
官名。 西晋惠帝(291—306)时拓跋猗㐌置。无员限。北魏建国后未设。
县分职诸曹之一。汉置,《五行大义》卷五《论诸官》引《洪范五行传》说:“集曹供纳输”。有掾与史,《两汉金石记》一一《苍颉庙碑侧》有集曹掾,《两汉金石记》一一《郃阳令曹全碑》有集曹史。其职为运集谷物以实仓
使职名。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特置,以礼部尚书李岘、兵部侍郎吕湮为使,与御史大夫崔器共按陈希烈等狱。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北王府,员额一百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乐”。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属太常寺,掌室坛、庙宇、陵寝之事。
官署名。北宋于陪都南京应天府置,掌收受当地财赋之入。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隶太府寺。
宋朝衙前将吏都知兵马使、兵马使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