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社长

社长

①官名。南宋乡兵之统兵官。时诸州忠义巡社每十人为一甲,五甲为一队,四队为一部,五部为一社。设社长、副社长各一人,由社内推选。掌统一社之兵。绍兴 (1131~1162) 初罢。② 元朝社会基层组织社的负责人,属地方职役。世祖至元七年(1270)起,全国普遍建立社。农村以自然村为基础,大体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由官府委派,负责督促本社农业生产、统计户口、征调赋役、维持治安等事,本人免除杂乏差役。城市的社设在坊下,户数无定制,社长负责维护封建法纪及地面治安。③明、清社仓之主持人。明朝地方设社仓,令民二、三十家为一社,择家殷实而有行义者一人为社首,处事公平者一人为社正。清朝则以正、副社长管理,三年一更换。下设正、副仓长。


乡官,即里正。顾况《田家》:“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元代十家为一社,择一人作社长,位低于里正。《元史·刑法四·捕亡》:“诸奴婢背主而逃……邻人、社长、坊里正知不首捕者,笞三十七。”

猜你喜欢

  • 左骨都侯

    汉时南匈奴武官名,属左大将,掌领兵。《后汉书·孝顺帝纪》:“三月,使匈奴中郎将王稠率左骨都侯等击鲜卑,破之。”

  • 崇虚局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崇虚局”。官名。北齐太庙署令所属,掌五岳四读神祀,在京及诸州道士簿帐等事。

  • 五官掾

    官名,省称五官。汉朝郡国属吏,地位仅次于功曹,祭祀居诸吏之首,无固定职掌,凡功曹及诸曹员吏出缺即代理其职务。晋至南北朝沿置。晋朝中央政府诸卿、领军、护军、太子太傅、少傅等及诸郡、国皆置为僚属。南朝宋自

  • 守官

    忠于职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守道不如守官。”

  • 吏部

    官署名。①东汉始于尚书台置吏曹(一说名吏部曹),掌选举祠祀事,后改名选部,专掌官吏的任免考选,三国魏改名吏部,职掌文职官吏任免考选,兼典法制,隶尚书台(省),设尚书为长官,武官选举归中护军; 或说领吏

  • 新衣库

    官署名。北宋置,掌收受锦衣、杂帛衣服及礼仪所需衣物。设监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 监门官二人,以司天监官及三班使臣充任。真宗咸平四年(1001),以受纳衣服库并入,始兼掌诸司丁匠及诸军所需衣服。

  • 阁丞

    官名。清末设置,为责任内阁的佐官,员额一人,协助总理大臣与协理大臣综理阁务,监督指挥内阁各厅局工作。参见“责任内阁”。

  • 吴尔哈伯喀达喇喇哈番

    满语官名。又作“乌尔哈伯喀达拉喇哈番”。汉名为司牲官,即礼部属官。正八品。专司牧养牛羊事。

  • 榜眼

    选举制度。科举取录进士名目。始见于宋。初指文、武科殿试第二、三名,后专指第二名。明、清赐进士及第,文科授官翰林院编修。清朝武科授二等侍卫。宋初对科举考试中文武科殿试的第二三名均称榜眼,南宋以至明清始专

  • 管长

    见“卒长”②。太平天国前期军中正职官。设于女营,即两司马之职,官阶为第十六等。每一卒长辖四管长,按东西南北编排,每军一百人,自前一军至中八军四十军共四千人。其系衔如前一军前一东管长,前八军前二十五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