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册道
官名。明朝于江西、陕西等省间设。为所在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督理攒造赋役黄册及鱼鳞图册等事。
专职道员名。明代于江西、陕西等省设,以布政司右参政或右参议任之,辅助布政使处理钱谷事务。清代废。
官名。明朝于江西、陕西等省间设。为所在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督理攒造赋役黄册及鱼鳞图册等事。
专职道员名。明代于江西、陕西等省设,以布政司右参政或右参议任之,辅助布政使处理钱谷事务。清代废。
流外官名。唐置,属殿中省尚辇局,秩流外九品,七辇主辇各六人。又宗正寺诸陵台亦置主辇四人。
官名。南朝宋置,为高祖皇太后三卿之一,掌宣训宫禁卫,职比卫尉。见《宋书·王敬弘传》。
官名。唐朝公主邑司长官,又称公主家令,置一员,初为正八品,睿宗太极元年 (712)升从七品下。掌公主财货、仓廪、田园,其制度皆隶宗正寺。
爵位名。明置为较低等封爵,以封郡王非嫡长之四世孙。官名。明宗室封爵有镇国中尉。《历代职官简释·镇国中尉》:“明制,宗室封爵奉国将军之下为镇国中尉,与将军同以镇、辅、奉三字为高卑之序。”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七月十八日公布的《法制局官制》规定,掌下列事项:一、拟订法律、命令案;二、对法律、命令提出制定、废止或改正的意见;三、审定各部拟订的法律、
即“法依旦达”。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东头供奉官置,从八品。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东头供奉官为从义郎,秩从八品。
辽官名。南面官,秘书监官员,在丞下,掌印及文书簿册之类。
官名。隋文帝所置内官六典之一,隶尚服,置三员,视流外二品,掌内宫巾栉膏沐。宫中女官名。隋文帝时置,员额三人,为尚服的属官,掌巾栉膏沐。
官名,金朝置。从六品,掌守护宫城殿位。其佐官有同提举。见《金史·百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