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掾
元朝中书省令史别称。掌文书案牍。定员汉人省掾六十人,回回省掾十四人。一般选自枢密院、御史台令史,也可从正、从七品文资官内选取。武宗至大元年(1308)规定,从文资官内选取者须占省掾的一半。
官名。元置,属中书省,即前代中书省令史之职,掌文书案牍之事。额定六十人,左司三十九人,右司二十一人。通常选自枢密院和御史台令史,也有从正、从七品文资职官中选取的。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规定,由职官选取者须占省掾的一半。
元朝中书省令史别称。掌文书案牍。定员汉人省掾六十人,回回省掾十四人。一般选自枢密院、御史台令史,也可从正、从七品文资官内选取。武宗至大元年(1308)规定,从文资官内选取者须占省掾的一半。
官名。元置,属中书省,即前代中书省令史之职,掌文书案牍之事。额定六十人,左司三十九人,右司二十一人。通常选自枢密院和御史台令史,也有从正、从七品文资职官中选取的。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规定,由职官选取者须占省掾的一半。
即“绫锦院使”。
金代以六事考课县令,即“辟举县令法”,见该条。
官名。西晋置诸冶令,并属卫尉。东晋、南朝宋、齐唯置东、南冶令,梁、陈改置东、西冶令,皆隶少府。有丞。东冶尤重,掌鼓铸锻冶,领工徒。梁一班。隋省并“掌冶令”。官名。见“诸冶令”。
官名。元朝管理佛教事务之僧官,即总摄司之长官。详见“总摄司”。僧官名。元代路以上主管佛教事务的衙门有总摄司,以总摄为主官。
官名。西域且末、鄯善等国置,员一人。见《汉书·西域传》。官名,汉朝时西域诸国多置,位在诸侯上,掌辅佐国君处理国事。《汉书·西域传·龟兹国》:“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隶司农寺钩盾署。
①皇族女子封号。东汉皇女皆封县公主。南朝宋诸王女封县主。唐朝亲王女为县主,封县,视正二品。宋朝为命妇第五等,位郡主下。明朝郡王女为县主。清朝格格封授的第二等,郡王嫡出女得受此封,品同贝勒夫人。②“县令
官署名。掌管宫廷医疗事务之机构。金朝始置,为宣徽院所属机构,掌医药。设提点、使、副使、判官分掌院事。下设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长行太医、十科额五十人。别设御药院,掌进御汤药。元朝沿置,始为独立机构。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军司马司长官,省称为“军司马”,掌兵事,职权颇为重要。下设军司马上士、军司马中士、军司马旅下士以佐其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
官名。唐制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赤县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