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百工衙

百工衙

官署统称。太平天国管理百工技艺的生产机构。金田起义后不久即在军队中设置,咸丰三年(1853)定都天京 (今南京) 后,又加扩充。设于军中者,有典旗帜、典炮、典铅码、典红粉、典硝、典铁匠、典木匠、典竹匠、典绳索,分别负责生产各项军需。设于天京者,有典炮衙、典硝衙、旗帜衙、典织衙、缝衣衙、典金衙等数十种,分别负责军工、食品、服饰、建筑、交通、日用品等项的生产加工。


手工业生产机构。太平天国起义后不久在军队中设置。定都天京后又加以扩充,在天京建立各种由典官主管的典官衙,有记载可考的共三十九种,关于军事工业的有典炮、红粉、典铁、战船、弓箭、旗帜诸衙;有关食品业的有舂人、宰夫、豆腐、浆人、醯人、茶心、天茶诸衙;有关服用业的有织锦、绣锦、缝衣、角帽、金靴、梳篦、典妆诸衙;有关建筑业的有典木和油漆二衙;有关交通工具制造业有整舆、金龙船二衙,有关日用手工业品制造和修理的有典铜、典竹、典石、洋遮、钟表,风琴诸衙;有关印玺、器饰、货币造制业的有典金、玉器、铸钱诸衙;有关印制业有镌刻、刷书二衙;有关饰灯结彩的有结彩衙。这些典官衙因主管业务不同,其所辖各业的规模大小各异,人数亦多寡不一。组织不全依军制,不设军帅、师帅、旅帅,有百人则设一卒长,分辖四两司马,二百人则设两卒长。工匠的生活需用由圣库供给,其产品为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除天京外,军中亦设专理一军军需的军需工业。各衙的主管官员由指挥、总制或监军充任。

猜你喜欢

  • 辽阳等处金银铁冶都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四品,隶中政院。掌金银铁冶课赋,收入尽归中宫。设都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官署名。元置,属中政院,秩正四品,掌办金银��铁等课,分纳中书省及中政院,

  • 县啬夫

    官名。战国秦置。又称大啬夫,即县令、长。《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 “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鹖冠子·王铁》:“五乡为县,县有啬夫治焉。”官名。秦置,为县的行政长官,即县令、长之职。见“啬夫

  • 中兵都令史

    官名。两晋以来尚书省置都令史八人,协助尚书左、右丞管理都省事务,监督诸曹尚书,参与政要。权任虽重,用人常轻。至南朝梁始重其选,置殿中、吏部、金部、左民、中兵五都令史,武帝天监九年 (510) 诏令选用

  • 大内都检点

    官名。五代后唐始,凡车驾行幸及出征则置。后周世宗显德(955~959)中选骁勇之士充殿前诸班,改称殿前都检点。

  • 议政五大臣

    见“理政听讼大臣”。

  • 中书通事郎

    官名。三国魏置,为中书令属官。位在黄门郎下。章奏经黄门郎署名后,由此职进呈给皇帝,并为皇帝读奏章。经皇帝同意后,代皇帝批阅意见。位虽不高而权任甚重。亦省称为中书郎。西晋改为中书侍郎。一说魏末已称中书侍

  • 崇文院勾当官

    官名。以内侍二人充任,通掌三馆图籍事。

  • 司更寺

    官署名。即太子率更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率更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率更寺为司更寺,率更令为司更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司准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司准中士佐官,正一命。

  • 租庸院

    官署名。五代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置,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凡关钱物,皆委其管辖,明宗天成元年(926)依旧归三司,以宰臣一人专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