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府官

王府官

官类名。魏晋时,诸王若加将军开府,则置长史、司马及记室、掾属、祭酒、主簿、录事等官属。自南朝宋太宗以来,皇子皇弟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自此以后,诸王既置国官,又别置府官。分为两个系统。据《隋书·百官志上》记载,梁皇弟皇子府官有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咨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功曹史,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文学,主簿,正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等员。陈制同梁。北朝王府官的设置与南朝大体相似。至隋唐,王国已从地方政制中消失,而亲王所属犹府官与国官并置。唐制亲王府官除依前代设置各种属官外,并辖有亲事府与帐内府两个护卫机关。至宋代,诸王始不设国官,唯置府官,其设官也较唐制为简,惟设傅、长史、司马、咨议参军、友、记室参军、王府教授、小学教授等员。辽王府官属于南面官系统,分设王傅府及亲王内史府两机构。王傅府置王傅;亲王内史府置内史、长史、参事,并辖诸王文学馆(设教授、伴读)。金亲王府官有傅、府尉、司马、文学、记室参军等员。元诸王府官有王傅、傅尉与司马。明王府分设长史司、护卫指挥使司、仪卫司三机构。长史司设左右长司,其属有典籍;辖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机构及伴读、教授、引礼舍人,仓大使、库大使等员。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仪卫司设仪卫正、仪卫副、典杖。清代王府官有长史、司礼长、散骑郎、护卫、典仪、参领、佐领、骁骑尉、管领、典膳、司库、司匠、牧长等员。

猜你喜欢

  • 五京都总管府

    官署名。辽于五京均置都总管府,属南面京官。有都总管以掌本道军事,兼知本京府事;称为某京都总管、知某府事,以同知府事佐之。

  • 丽正修书院

    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六年 (718) 改乾元院置,设使及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 八年,加文学直、修撰、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置丽正院修书学士; 光顺门外,亦置; 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

  • 太子中盾令

    官名。北齐置。太子中盾署长官,九品,员一人。参见“太子中盾署”。

  • 秋官尚书

    官名。即刑部尚书,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刑部尚书。参见“刑部尚书”。官名。见“秋官”。

  • 散员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后门下、内史、御史、司隶、谒者五官署置,无员无禄,亦主出使。

  • 制置茶盐司

    见“制置茶盐使”。

  • 内侍省右班都知

    官名。宋朝置,为宦官阶官,位在都都知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六品。哲宗元祐 (1086—1093) 中,改为从六品。南宋复为正六品。

  • 工部郎官

    工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 三独坐

    东汉时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三官合称。汉朝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光武帝刘秀特诏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优宠,故京师号曰“三独坐”。指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尚书令三位官员;因这

  • 大兴府知事

    官名。金置,属大兴府,掌分派吏员的工作,检察吏员经办的文书、簿籍、审阅案卷,总录诸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