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君临一国的君主。殷、周最高统治者皆称王。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或历代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也僭称王。②官名。清朝有“总理学务王”、“议政王”、“辅政王”,详各条。③爵名。汉朝以后为爵位的最高一等,在公之上,多用以封授宗室,少数建有殊勋的功臣亦封王,但历朝皆不多见。魏、晋以后,权臣封王多为篡位前兆。


1、天子、国君。夏商周三朝的国君称王。《尚书·夏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尚书·商书·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尚书·周书·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民、千夫长、百夫长……”

2、诸侯国的国君。东周时许多诸侯国的国君自封为王,如秦王、齐王、楚王、韩王、赵王、魏王、燕王等。

3、功臣皇子的封号。秦末项羽封有功战将为王,如汉王、赵王等。见《史记·项羽本纪》。《汉书·异姓诸侯王年表》。刘邦统一天下后,封兄弟和皇子为王。见《汉书·诸侯王年表》和《汉书》卷三十五、三十六、三十八、四十七。

4、归降的少数民族国君、首领。汉朝封归降的少数民族的国君、首领为王。《后汉书·百官五》:“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长,邑君,皆有丞,比郡、县。”

猜你喜欢

  • 左武侍率

    官名。即太子左宗卫率,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唐高祖武德五年 (622) 复名左宗卫率。

  • 北宰相府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官,亦称“北府”。掌佐理军国大政,与南宰相府共理国政。北、南府之称,始于契丹遥辇时,二府为契丹八部的两个集团,北府以迭刺部为核心,包括品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耶律阿保机登

  • 司礼寺

    官署名。即太常寺,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常寺。官署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太常寺为司礼寺,以司礼寺与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参见“太常

  • 考工室丞

    官名。西汉置,属少府,为考工室令副职。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改考工丞。官名,西汉置。为考工室令之副,佐令掌职事。详“考工室令”条。

  • 户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户曹”。

  • 海军提督衙门

    官署名。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遂于威海卫设立海军提督衙门,设提督一人为长官,总领北洋海军舰队。舰队编为左、右翼、中翼、后翼四队。以总兵二人分任左、右翼长,兼管中军,并各分管一铁甲

  • 军典

    吏名。金朝设在兵马司、统军司等军事官署。掌名籍、差遣文簿、行署文书、巡捕等事。唐代设置,由勋官充任,是军镇上的一种胥吏。

  • 散骑常侍祭酒

    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者担任。南朝梁亦置,以散骑常侍功高者担任,与散骑侍郎高功者对掌集书省禁令,纠察非违。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的担任,与散骑侍郎共掌禁令纠察等事。

  • 地保

    乡役名。清代保正的别称,见“保正(3)”。

  • 殿中御史

    即“殿中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