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特进

特进

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西汉末始置,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东汉因之。加此者朝会时班次可进至三公下 (一说车骑将军下) ,得自辟僚局,车服吏卒等待遇仍从本官。退免大臣加此者仍得参与大政。三国两晋南北朝成为正式加官名号,用以安置闲退大臣。魏、晋、宋二品,梁十五班,陈二品、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二品,北齐二品。隋初为正二品散官,炀帝大业三年 (607) 废。唐朝至北宋前期为正二品文散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为新寄禄官,从一品,取代旧寄禄官尚书左、右仆射。金、元复为文散官,列四十二阶之第三阶,金从一品中次; 元正一品,宣授。明朝正一品文散阶官初授为特进荣禄大夫,升授为特进光禄大夫,列四十二阶之第一、二阶。


官名,西汉置,凡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敬异者赐特进,位在三公下,得自辟僚属。东汉为加官,从本官车服,无吏卒,唯食其禄赐、列其班位。《后汉书·百官志》:“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后汉书·伏湛传》:“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南朝齐、陈特进位从公,北魏北齐皆以旧德就闲者居之。隋文帝以特进为散官,不理事,炀帝即位废之。唐朝为文散官。见《通典·职官十六·特进》。

猜你喜欢

  • 阇里必

    蒙古官名。又译作“扯儿必”,意为宰相,成吉思汗建国初置,后专指“内八府宰相”,参见该条。

  • 春曹

    礼部之别称。

  • 护军使

    官名。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设此官,为特殊区域中的军事长官,以将官充任,由大总统选择任命。在无都督的省份,直属中央,有节制全省军队之权;在有都督的省分,则有节制该管区域内军队之权,但应随时商承都督,并呈报中

  • 巡道

    官名。又称分巡道。明清道员之一。主掌刑名之事,其再兼某衔者,则更兼管其事。明朝初制,恐守令贪鄙不法,于各布政司所属设试佥事。后罢试佥事,改设按察分司四十一道,以按察司副使,佥事分司之。渐增至六十九道,

  • 朝吏

    即郡吏。《三国志集解·钟离牧传》“(钟离)牧问朝吏”条引胡三省注:“朝,郡朝也”。参见“郡朝”。即郡吏。郡府也称郡朝。《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牧问朝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参看“朝

  • 玺绶

    玺即印信,绶即系印的丝组。玺本印章通称,以金银铜犀角象牙等为之,百姓皆佩之。秦以后成为皇帝印信专称,以玉为之,臣民一般不得僭用。然皇后、皇太子、诸侯王亦或用之。玺即印,绶为系印的丝组(带),因玺为秦始

  • 医正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医下大夫属官,掌诊治民庶百官的各种疾病,设医正中士、医正下士及医生三百人以佐之。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官署名。元朝监察机构。简称南台。御史台分司机构。秩从一品。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后迁于杭州、江州等地。二十九年二月,定台址于建康 (今江苏南京)。成宗大德元年(1297)

  • 理徭同知

    官名。清朝同知之一种。设于湖南、广东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厅之长官。掌理所属“徭户”事。正五品。

  • 官名。①战国时县级行政机构长官。自秦汉后历代相沿,元改县尹,明、清改称知县。②汉朝中央政府所属机构长官及诸侯王国官员如尚书令、中书令及九卿所属各官署令、长亦多称令。隋、唐五代中央部分高级官署如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