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市区督办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三十日临时执政府公布的《淞沪市自治制》和《凇沪市区督办署官制》的规定,淞沪市区督办由临时执政特任,办理市区内国家行政事务,并监督市自治事务;副职有会办二人;督办署置总务厅与交涉、财务、工务、港务四处,各厅、处得分科办事。设官有厅长、处长、科长、科员、秘书、视察、技正、技士等,并得酌聘顾问、参议等员。督办监督、指挥市区内的外交部特派、淞沪交涉员署、淞沪警察厅、淞沪水上警察厅、港务局等机构。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三十日临时执政府公布的《淞沪市自治制》和《凇沪市区督办署官制》的规定,淞沪市区督办由临时执政特任,办理市区内国家行政事务,并监督市自治事务;副职有会办二人;督办署置总务厅与交涉、财务、工务、港务四处,各厅、处得分科办事。设官有厅长、处长、科长、科员、秘书、视察、技正、技士等,并得酌聘顾问、参议等员。督办监督、指挥市区内的外交部特派、淞沪交涉员署、淞沪警察厅、淞沪水上警察厅、港务局等机构。
又作“僚友”。即同僚。参见“僚友”。
官署名。简称云南司。①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云南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永乐十八年(1420)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科、度科、金科、仓科等四科治事。兼掌在京泰陵等七卫之俸饷及管理大军仓、皇城四
官名。战国置。家臣的长官。《十二家吉金图录》卷下著录“鼎”铭:“王后左相室”。
在旧社会,新王朝的统治者对旧王朝后代待遇和尊称。“国宾”之“国”,也有的用国名,如汉朝。《后汉书·百官五》:“卫公、宋公。本注曰:建武二年,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五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十三年,改
清朝五贡之一。即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亦称“优生”。初分贡、监名色,廪生、增生准做优贡,附生准做优监。乾隆(1736—1795)中定,每三年由各省学政考选,大省五、六名,中省三、四名,小省一、二名,
官名。《周礼》冬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主管制作皮革类物品的工官。《周礼·冬官·考工记》:“攻皮之工, 函、 鲍、 、 韦、 裘。 ”官名。周置,《周礼·冬官·考工记序官》:“攻皮之工,
见“东宫六傅”。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金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初定置为金部司长官,正六品,文帝开皇三年(583) 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名金部郎。参见“金部”、“金部郎”。官名。隋置此官,掌库藏、金
东汉诸侯名,位在侍祠侯下。《通典·职官十三·历代王侯封爵》:“大夫其余以肺腑及公主子孙或奉坟墓也为猥诸侯。”
爵名。春秋时郑国置。相当别国的“中大夫”。《左传·昭公七年》:“朔于敝邑,亚大夫也; 其官,马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