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各级受有符节官吏的统称。《史记·周本纪》: “(武王)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裴骃集解引马融说: “诸受符节有司也。”泛指受节诸臣。《史记·周本纪》:“武王即位……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 属于文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见“三京留司御史台”。
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亦称拟注,由吏部四选、兵部及转运使司等拟定奏准后执行。
道的等级之一。北洋政府时期规定,凡辖县较少、政务较简或财赋一直较薄的道,为三等道。
“南中郎将”的省称。即“南中郎将”的简称。详“南中郎将”条。
官文书名。宋朝中书省据皇帝意旨起草诏令,交门下省审复。重大事件面奏,得旨后另以黄纸录送门下省,称画黄。小事则先拟出处理意见,得旨及进呈熟状后,另以黄纸抄录送门下省,称录黄。
官名。春秋楚、宋、吴等国置。君王侍卫武,臣。《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子南之子弃疾为王御士王每见之,必泣。”《昭公二十一年》:“多僚为御士。”官名。春秋时周王室与宋、楚设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637) 置为正六品上武散官。北宋初沿置,为正六品上武散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官名。唐置,正六品上,为武散官。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
即“小吏部下大夫”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