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武散官

武散官

武臣无职事或寄禄者。隋朝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散实官,六品以下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为散号官; 高祖开皇六年(586)又别置武骑以下八尉,正六品至从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皆罢,置建节以下等八尉,正六品至从九品。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置辅国、镇军二大将军,冠军以下共十将军为散号将军;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更置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散官,辅国、镇军二大将军为从二品武散官,冠军将军加大字及云麾以下、游击以上十将军为五品以上武散官; 又置昭武、振威以下八校尉、八副尉为六品以下武散官; 高宗显庆三年(658)又置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将军及中郎将、郎将、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为正三品至从九品武散官,凡四十五阶,专授归唐之少数族政权首领。宋朝自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至陪戎副尉从九品,凡三十一阶,仁宗康定二年(1041)定散官不系品位,神宗元丰五年(1082)罢置。金元皆置龙虎卫上将军以下三十四阶,金朝为正三品上至从九品下,凡仕至从二品以上至从一品者,皆用文资; 元朝为正二品上至从八品下,五品以上为宣授,以制任命,六品以下为敕授,由中书省署牒。明朝武官六品,散阶三十,有初授、升授、加授之别。

猜你喜欢

  • 蓄文藻之思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文类科目。永昌元年(公元689年)诏举,彭景直及第。

  • 步卒

    春秋时隶属于战车的战斗步兵。省称为卒,亦称作徒。其时实行军赋制度,军队是以井田制的地方组织建制编组起来的。出军时,一个大夫要出战车百乘,并配备好战车上的人员,军官就是大夫的家族和依附于他的甲士,步卒即

  • 巍行

    官名。西夏职位权位之一。西夏语音“六合尼正”,与中等司等位。

  • 廱太祝令

    官名,也写作“雍太祝令”。西汉置,掌祭五畤时读祝及迎送神灵。《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参看“廱太宰”条。

  • 小三法司

    清朝会审要犯机构之合称,相对于“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而言。凡在京重大案件,先由都察院有关道御史及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与刑部承办司会审,此三者即为小三法司。会审后各以供词呈本堂官,由三法

  • 左宗正

    官名。明清宗人府之副长官。分掌皇族属籍、纂修玉牒之事。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设,左、右各一人,位宗人令下。以勋戚大臣兼充,正一品。清顺治九年 (1652) 沿设,左、右各一人,位宗令下。初由亲

  • 左军校

    陆海军官佐等级名。见“初等官佐”。

  • 绫锦副使

    即“绫锦院副使”。

  • 鲜卑大单于

    少数民族首领称号。西晋怀帝永嘉(307—313)初,辽东鲜卑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

  • 南部郎

    官名。北魏置,尚书省南部尚书属官,协理南部州郡事务,亦出使招慰南方边境的蛮族。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