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正职官

正职官

官类名。太平天国前期把爵位与官员等级分为十六等,一等为东、西王,二等为南、北王,三等为翼王,四等为燕王、豫王与国宗,五等为侯,六等为丞相,七等为检点,八等为指挥,九等为将军,以上称为朝内正职官,十等为总制,十一等为监军,十二等为军帅,十三等为师帅,十四等为旅帅,十五等为卒长,十六等为两司马,以上称为军中正职官。其他朝内、军中官员称为杂职官。后期官制变化主要是在王爵与丞相之间,新添了不少官阶。幼主诏旨每于诏首作“朕诏和表、福表、玕叔、达叔、玉叔、秀叔、恩叔、贤叔、辅叔、璋叔、万弟、天将、掌率、统管、尽管、神策朝将、护京神将、六部、主佐将、内外众臣知之”的话,天王诏旨亦同,不过将和表、玕叔等改为和甥、玕胞,其万弟以前诸人,都是后期重要的王;天王诏旨中又有神使一职,排列在神将之下,六部之上。可知后期在王爵之后,其官阶排列为天将、掌率、统管、尽管、朝将、神将、神使、六部、主将、佐将诸级。后期还有义、安、福、燕、豫、侯六爵,其等级初在王位之下,其后主将多封义爵,佐将多封安爵,福、燕、豫侯四爵则在佐将之下,丞相之上。自丞相以下至两司马承前期不变,于是形成了后期新的官爵等级。

猜你喜欢

  • 职使

    官名。回鹘黠戛斯官,居宰相、都督下,第三等,置十人,皆典兵。

  • 右征尹

    官名。战国楚置。《楚高罍铭》: “楚高,右征尹。”

  • 内相

    唐、宋翰林学士别称。唐朝陆贽为翰林学士,虽有宰相主议大政,而贽常于内中参裁可否,故有此号。宋沿此故事,以称翰林学士。翰林学士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参与机密事宜,职权重

  • 总章工

    乐官名。管理宫廷舞蹈演员。《宋书·乐一》: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436),“司徒彭城王义康于东府正令,依旧给伎、总章工冯大列:‘相承给诸王伎十四种,其舞伎三十六人’”参见“总章监”。

  • 太乐局

    官署名。宋朝太常寺置,掌太乐及教习乐舞、鼓吹警场等事。设令一人,丞一人,乐正二人。徽宗崇宁元年 (1102) ,改为大晟府大乐案。官署名。宋太常寺所属,以太乐令及丞为正副主官,属官有乐正、副使正。掌皇

  • 左侍御史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于御史台置,左、右各一人,俱正四品。同年罢。参见“侍御史”。

  • 臬台

    明清按察使之别称。明清两朝按察使的别称。参看“按察使”条。

  • 南京路提刑司

    官署名。金朝置。九路提刑司之一。掌纠察黜陟、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和镇防诸军。大定二十九年(1189),章宗初置于河南府许州,故亦称“河南路提刑司”。明昌四年(1193)七月,自许州迁至南京开封府。设使、

  • 挏马令

    官名。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家马令置,仍属太仆,掌皇室乳马。据《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挏马令主乳马,取其汁挏治之,味酢可饮,故以名官·东汉省。官名,汉武帝置,原名家马令,太初元年改

  • 銮舆卫

    见“銮仪卫”。官署名。清置,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物与其班列等。其长官为掌卫事大臣,正一品,以满、蒙王公大臣兼任。銮舆使,正二品,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其属有堂主事、经历厅经历、笔帖式等官,还有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