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检点

检点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起义之始即设。初期设三十六员,以殿前左一、殿前右二为序编次;至第十一始,去“前”字,依次类推,至殿右三十六检点止。奉命可统数军,行文称钦差大臣,总制以下皆听指挥。有功将士,常加恩(赏)检点虚衔,称殿前检点,不得与正检点并列。另有职同检点无定数。天朝后期设六爵,检点已成卑官。至天历丁巳七年(1857),己排至一百五十二号。


官名。也写作“点检”。从五代到宋初有殿前都检点、副都检点;掌侍卫扈从之事,为禁军首领。五代末,赵匡胤以后周都检点废周建宋。辽,金皆置。见《文献通考·枢密院·殿前司》、《辽史·百官四·南面军官》、《金史·百官二·殿前都点检司》,参看“都点检”条。

猜你喜欢

  • 司兵书佐

    官名。隋初州置兵曹参军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以州统县,改兵曹参军事为司兵参军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改司兵参军事为司兵书佐。参见“司兵参军事”。

  • 十路宣抚司

    官署合称。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于燕京、益都济南、河南、北京、平阳太原、真定、东平、大名彰德、西京、京兆等十路分置,掌管各路军政和民政。设宣抚使、副使等职。受燕京行中书省节制。中统二年罢。

  • 三都府尹

    唐代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府尹的合称。三都长官均称为牧,往往由亲王遥领,不视事,政务由其副职三都府尹执掌,员额各一人,秩从三品。参见“雍州牧”。

  • 江淮大都督

    官名。又称山东行省大都督、益都行省大都督。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 设,以李璮任之,总管山东地区军事。三年,李璮叛,以回鹘人撒吉思任大都督,监治李璮原部属,不久改为经略使。

  • 官俸

    即官吏的俸禄。后世称薪水、今称工资。俸,也写作“奉”。汉朝的官俸是:大将军、三公俸,每月三百五十斛谷。中二千石俸,每月一百八十斛谷。二千石俸,每月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俸,每月一百斛谷。千石俸,每月八

  • 土方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土方中士佐官,正一命。

  • 大论

    官名。吐蕃大相论茞别称。

  • 河南丞

    即“河南尹丞”。

  • 郡司马

    官名。汉代干边郡置司马,属于军职;内郡偶亦置之,非为定制。《八琼室金石补正》九载西晋《南乡太守郛休碑阴》,其一郡佐吏,首为司马顺阳黄根,其次则为行义武猛掾武当华吴,又次则说郡领县八,户万七千一百三十,

  • 河渠署丞

    官名。即河渠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