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集使
外官入朝制度。唐玄宗开元八年(720) 定制,诸州都督、刺史或其上佐,每年轮流朝集,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朝见,汇报民情风俗、属官考课,并进纳贡物、聆听敕命; 边要州及遭水旱灾州,都督刺史不必亲行,可以他官替代。
官名。唐代采用汉代上计使者之制,诸道每年派遣使者至京师朝觐皇帝并谒见宰相报告政务及岁计出入,称为朝集使。朝集使在参加朝会时可向皇帝提建议。如《旧唐书·太宗纪下》记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禅。”参见“上计使”。
外官入朝制度。唐玄宗开元八年(720) 定制,诸州都督、刺史或其上佐,每年轮流朝集,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朝见,汇报民情风俗、属官考课,并进纳贡物、聆听敕命; 边要州及遭水旱灾州,都督刺史不必亲行,可以他官替代。
官名。唐代采用汉代上计使者之制,诸道每年派遣使者至京师朝觐皇帝并谒见宰相报告政务及岁计出入,称为朝集使。朝集使在参加朝会时可向皇帝提建议。如《旧唐书·太宗纪下》记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禅。”参见“上计使”。
宫观官名。北宋徽宗大观元年 (1107)置,以前宰相充任。其后,执政解职亦除此官。
官名。元置,属宣政院,员额一人。
官署名。清朝工部营缮司所属机构。顺治(1644—1661)初置,始设于和平门外,后移于西山。掌监制琉璃瓦件,依照质色式样,按限督令窑户烧造,以备大工所用。先是设汉司官一人管理。康熙元年(1662)设满
参见“都督”。
官名。即崇玄丞。
官名。古代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周礼》秋官之属有貉隶一百二十人,掌管征貉(东北夷人之一族)所获俘虏以为奴者,以供“服不氏”役使养兽。北周依《周礼》之制,置掌狄隶中士,正二命;掌狄隶下士,正一命。掌管俘
官名。西汉始置,本为司农。景帝时改称大农,见《宋书·百官志下》。三国魏称为王国大司农,秩第七品。晋代复改称大农,为王国三卿之一。南朝宋齐梁陈与北魏、北齐之制与晋同。隋唐亲王国官亦有大农。唐制“秩从八品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置为右卫长官,位大将军上,置一人,从二品,掌宫禁宿卫,总制五府及外府。宋朝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赠典; 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前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外交部。依照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的《外交部组织法》规定,其职掌为:一、通商交涉事项;二、领事官职务及管辖区域事项;三、贸易及海外经济调查并公布事项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掌收发文书。分设于朝中与军中,朝中的为天朝典官,员额四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军中的为各军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