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全军军法检查、审理以及管狱等业务。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二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设经承,掌往来文移。唯大兴县有之。
官名,汉置,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尉。参看“邑令”、“县尉”条。
即“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散官名号。金始置。为文散官,以授从七品上武官。元朝沿置,改武官从六品,敕授。明朝为武官从六品,升授。官名。金代武散官从七品上称忠武校尉,元、明为从六品升授。见《金史·百官上·武散官》、《元史·百官七·
分见“左善世”、“右善世”。
满语官名。汉译为“都统”。详“都统”①。
官名,清朝末年置,为军咨府长官,掌秉承诏命,翼赞军谟。其属官有总务厅军咨使二人,副官二人,递事长一人,各科科长各一人等。见《清史稿·职官六》。官名。清末置,为军咨府的长官。见“军咨府”。
节度使藏旌节的厅堂。《新唐书·百官四下》:“(节度使)入境,州县筑节楼……锁节楼、节堂,以节院使主之。”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置,属刑部,员四人,以选人充任,专掌审阅天下旬奏大辟案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置,属刑部。以京朝官或选人充任,掌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