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族军

族军

氏族的军事组织。在氏族社会中,每一氏族男性成员都有对外作战和狩猎的责任。到了阶级社会,服兵役仍是氏族中男性成员的义务,所以军事组织仍以各氏族为组成单位,在有军事行动时,氏族成员均须参加战斗。夏商时王室的卫队和战争时的主力仍是本族的族军。如商代武丁至武乙、文丁时,在对外作战时,仍常以“王族”、“三族”、“五族”、“子族”的族军为主力。王族是由王的本族所组成的军队,“三族”、“五族”,意即三个王族、五个王族。“子族”是族以下的组织,当族众人数较多时,便将一个族分为若干子族。由于子族的数目较多,在甲骨文中常用“多子族”的名称。每一族军即由族尹统率之。商代中期以后成立的右中左三师为国家的常备军,称为王师。氏族军队在各方国仍旧存在,其军队名称在师前冠以某方国之名,如犬国的军队称为犬师,其组成和编制仍沿袭本族的习惯,并不与国家的军队一致。延至春秋时代,楚国仍以“王族”组为中军。《左传·成公十六年》记鄢陵之战时,“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后世也常有以氏族成员为基础而组成的军事组织,如金代女真族的“猛安”、“谋克”,清代女真人的“八旗”,都是氏族编制与军事编制合一的组织。

猜你喜欢

  • 东宫舍人

    官名。①十六国汉置,见《晋书·刘聪载记》。② “东宫通事舍人”省称。③即“太子舍人”。

  • 小司织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织司次官,佐司织下大夫掌各种丝麻织物的织造。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司织下大夫”。

  • 敕令所提举

    官名。宋朝设此官,“敕令所提举”为“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提举”的简称。敕令所是起草皇帝命令的机关,其长官为“敕令所提举”,此官由宰相兼任;同提举,执政兼任。下设详定官和删定官。见《宋史·职官二·编修敕令所

  • 县知事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掌一县行政事务。县知事为独任制,署内行政人员均称佐治员,又称掾属。署内分科办事,依照民国二年(公月1913年)一月八日公布的《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的规定,因事务的繁简

  • 左羽林倅长下士

    官名。 西魏、 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羽林率上士属官,正一命。

  • 南院宣徽副使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宣徽南院官员,在知南院宣徽事下。官名,辽朝置,为宣徽南院官员,佐南院宣徽使掌南院御前袛应(供奉)。辽朝的宣徽院视同汉官的工部,宣徽使视如汉官的工部尚书,副使类似汉官的侍郎或员外郎

  • 蒙藏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置,属行政院,掌管蒙古、西藏的行政及各种兴革事项。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十五至二十一人,就其中指定常务委员六人,由国民政府选熟悉蒙藏政教情形者担任,下设蒙事、藏事、总

  • 假佐

    ① 官名,代理官佐。《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有兴,除守啬夫,假佐居守者,上造以上不从令,赀二甲”。②官府掌文书的职吏,如司隶校尉属官有假佐二十五人,主簿录阁下事,省文书。官名,汉置。司隶校尉和

  • 三尹

    清朝县主簿之别称。

  • 叠掘都统

    官名。十六国西秦置,掌管鲜卑叠掘部事务。《资治通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 “夏,四月,鲜卑叠掘河内帅户五千降于西秦。西秦主(乞伏)乾归以河内为叠掘都统,以宗女妻之”。胡三省注:“叠掘亦鲜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