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文武换官

文武换官

宋代文武官员可以按相应的级别对换文武本官阶,称之为文武换官。此制始于太宗时,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定文武换官须通过考试,诸司使副、三班使臣欲换文资者并试时务策三道, 换武职者问以边事。旋又规定文臣求换武职者并询以武艺。因武官有免持服的特权,乾兴初因父母年老,希图在父母亡故时免于持服而援引条例乞换武职的人增多,故规定只有父母双亡者才能换武职。由于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文阶重于武阶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在仁宗时开始对武官换文资,作了种种限制。至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重新修订了换官法,并对武官换文资规定了严格的考试办法。换官法具体规定文武换官的对应官职,文官监卿可换武官防御、团练使;文官少卿、少监可换武官刺史、皇城使、遥郡刺史;文官自郎中以下至各种京官可换武官遥郡刺史、诸司使、内殿承制、内殿崇班、东西头供奉官、左侍禁,文官选人可换右侍禁、左右班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

猜你喜欢

  • 焕章阁直学士

    见“焕章阁”。官名,宋孝宗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置。焕章阁是个藏书的地方,内藏高宗御制。其位次于学士而高于待制。备侍从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焕章阁学士”条。

  • 进奏官

    官名。唐代宗大历十二年 (777)改上都留后院为上都知进奏院而置,为进奏院长官。主持藩镇设在京师官邸之邸务,领以大将,亦称邸官,掌朝廷与本镇间诏令、章奏及各种文书的承传。唐末藩镇跋扈,诸镇皆置,进奏官

  • 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

    官名。明朝直武英殿西房负责缮写工作者,初为内官职,继以中书舍人分直,后乃专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充任,仍从七品,无定员,专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称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简称武英殿舍人。官名。明置,

  • 衣徒

    宋朝匠人。属殿中省尚衣局,员三十人。徽宗崇宁二年 (1103) 置,钦宗靖康元年 (1126) 罢。吏员名。宋置,属殿中省尚衣局,掌保管衣物,员额三十人。

  • 坦绰

    官名。南诏官,与布燮、久赞同为清平官,犹唐朝宰相,决国事轻重。

  • 马厂统辖总管

    官名。又称统辖两翼牧厂总管。清朝太仆寺所属各马厂之总管。顺治元年(1644)初设立太仆寺时,分左、右两翼马厂,至乾隆十三年(1748),设统辖总管处,置统辖总管一员,或特简,或以察哈尔都统兼管。掌统理

  • 国子监司业

    官名。即国子司业。官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始置,取《礼祀》“乐正司业”之义,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员额一人。掌国子监及各学的教法、政令。唐制员额二人,从四品下。北宋改设一人,正六品。南宋隆兴间,并

  • 侍读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725) 置集贤殿侍读学士,五品以上官充任。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宋咸平二年(999)沿置,其后,或不带学士,或仅为侍读。元丰改制后以侍读、侍讲为侍从以上兼职,正七品。辽

  • 建设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置,掌研究、筹备及实行全国建设计划,办理水利、电气及不属于各部会主管的国营事业;对各省区长官办理建设事宜,负监督、指导之责。本会由国民政府聘任委员若干人组成,行政院院长、各部

  • 别火令丞

    官名。别火的意思是改火。我国古代有改火的习俗,即规定某日要熄灭旧火,另生新火,以辟除不详,预防疫病,而且必须以原始的钻木取火法来生新火,并举行有关的仪式。此种习俗先秦时已流行。《论语·阳货》:“君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