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仪尉
官名。清朝銮仪卫职官。顺治四年(1647)设,正六品。后改从六品。次于治仪正,掌整仪之事。共三十一员,其中满缺十六员、汉缺十五员。宣统元年(1909)因避帝讳改称整宜尉。
官名。清置,属銮仪卫。銮仪卫左右中前后五所、驯象所、旗手卫所属各有整仪尉,协助治仪正共掌整肃仪仗之事。另有五辂管理整仪尉十人,篦头管理整仪尉一人,驾库管理整仪尉二人,棕毯管理整仪尉、亭座管理整仪尉一人。銮驾内外库、银库亦有整仪尉,各掌库事。宣统初改称整宜尉。
官名。清朝銮仪卫职官。顺治四年(1647)设,正六品。后改从六品。次于治仪正,掌整仪之事。共三十一员,其中满缺十六员、汉缺十五员。宣统元年(1909)因避帝讳改称整宜尉。
官名。清置,属銮仪卫。銮仪卫左右中前后五所、驯象所、旗手卫所属各有整仪尉,协助治仪正共掌整肃仪仗之事。另有五辂管理整仪尉十人,篦头管理整仪尉一人,驾库管理整仪尉二人,棕毯管理整仪尉、亭座管理整仪尉一人。銮驾内外库、银库亦有整仪尉,各掌库事。宣统初改称整宜尉。
官名。即太子右宗卫率,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名右宗卫率。
宋朝尚书内省二十四司诸典、掌统称。典即指典记、典言、典簿、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宝、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酝、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珍、典彩、典计、典正,掌即指掌记
官名。清末陆军部军实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军实司事。宣统二年(1910),以军实司併入军制司。遂废。
满语官署名。汉译为“内阁”。又作“多尔吉衙门”。
即“长宁宫”。
宋朝州县下等役人名。掌看守牢狱人犯。役卒名。(1)宋代置于县,掌看守狱囚。参见“推司”。(2)金代在诸县、镇、城、堡、寨的司狱之下置狱子,所掌与宋同。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军一人,正五品,正军校充,奏补。掌管带马弁护兵。唯平时不编军,故不常置。军中佐官名。清末新军在军一级设置,掌稽查军中事务。
即“甲喇额真”。
外官入朝制度。唐玄宗开元八年(720) 定制,诸州都督、刺史或其上佐,每年轮流朝集,十月二十五日到京,十一月一日朝见,汇报民情风俗、属官考课,并进纳贡物、聆听敕命; 边要州及遭水旱灾州,都督刺史不必亲
官名。明初工部所属屯田部置,一人,正五品,掌本属部事务。洪武十三年(1380)改屯部郎中,二十九年,再改屯田清吏司郎中,遂为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