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按察使

按察使

官名。唐朝始设,为监察官。后世因之,金朝以后转为司法官,兼监察官。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置十道按察使,道各一人,分察天下。玄宗开元(713—741)间,曾改称按察采访处置使。十七年置十道、京都、两畿按察使,二十年改称采访处置使。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凡奏请,皆属于州。宋朝不设节度使,初由转运使兼领提刑,后别置提点刑狱,遂为后世按察使之前身。金朝承安四年(1199),改提刑司为按察司,设按察使一员,正三品,掌一路之司法刑狱、考核官吏,兼劝农桑。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设提刑按察司。二十八年,改称“肃政廉访司”,置使,正三品,掌断定六品以下官吏轻罪,复审地方已断之民间称冤案件,签署官员考核政绩。明初复设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为按察司之长官,正三品,主管一省之刑法。别称“皋司”,尊称“皋台”、“外台”。清承明制,每省设一人,与布政使同为督抚大员之下属。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以振风纪而澄吏治,乡试充监试官,大计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亦正三品。宣统三年(1911),改为提法使,不久废。


官名。朝代不同,职权也不一样。唐朝初期,曾设十道按察使,分察各地,为常设官员。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改称采访使;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又改称观察处置使;实为各州刺史的上级,职权仅次于节度使;凡有节度使的地方,节度使便兼带观察处置使的官衔。宋朝没有节度使;起初提点刑狱由转运使兼任,后来才单设提点刑狱,为后代按察使的前身,其职权任务,与唐朝不同,为专察狱讼的官员。由朝臣充任。金设按察使,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元朝初期设提刑按察使,后改称肃政廉访使。明朝初期仍称按察使,为按察使司的长官,掌管一省的司法,还设有按察分司,分道巡察;中期以后,又设巡抚,按察使便成了巡抚的属官。清朝沿用明制,按察使又称臬司、臬台、廉访,隶属各省总督、巡抚;清末改名提法使。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宋史·职官七》、《金史·百官三·按察司》、《明史·职官四·提刑按察使司》、《清史稿·职官三》。

猜你喜欢

  • 库部郎官

    库部郎中、员外郎通称。

  • 署翼长营总

    官名。清朝八旗火器营职官,正三品,位在翼长之下。于各营总内拣选充任。分掌章奏文移及内、外火器营训练之事。

  • 哈的

    一作合的,又称哈的大师。伊斯兰教法官称号。元朝于伊斯兰教徒聚居区设哈的,朝廷设回回哈的司作为管理伊斯兰教徒的机构。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回回哈的司,命哈的太师只管掌教念经,回回人所有刑名、户籍、

  • 器工中士、下士

    官名。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所属有器工中士,正二命;器工下士,正一命。掌器物的制造。

  • 部曲督

    官名。三国、两晋、南朝陈及十六国前凉军中及州、郡皆设,统兵,属官有部曲将、副散部曲将等。三国魏及晋初,须留家属作为质任,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始除部曲督以下质任。魏、晋皆七品。官名,三国魏、吴皆置,

  • 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不遇类科目。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诏举,邓景山及第。

  • 丞相掾

    官名,汉置,为丞相属吏。丞相府分曹办公,每曹长官为掾,掌曹事,副长官为属,佐掾掌曹事。《汉书·严延年传》:“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后为丞相掾,复擢好畤令。”

  • 第一不领人酋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一不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四品。

  • 国夫人

    命妇称号。唐朝一品及国公妻封之,母为国太夫人。宋朝以封宰相、使相、三师、三公、王、侍中、中书令之妻。明朝亦用以封公之妻或继妻。外命妇名。《南齐书·王敬则传》记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加寻阳公王敬则

  • 总教习

    学官名。明于翰林院始置教习。清末官学教师通称教习。在同文馆、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等学校并设总教习一人,相当于校长或教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