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户科

户科

官署名。明清六科之一。明洪武六年(1373)置,设给事中二人。初隶承敕监,后隶通政司。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八人。永乐 (1403—1424) 中六科自为一署。南京亦设。掌监光禄寺岁入金谷、甲字等十库钱钞杂物,纠内外陈乞土田、隐占侵夺者。清顺治 (1644—1661)中沿置,设都给事中满、汉各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汉二人。康熙四年 (1665) 止留给事中满、汉各一人,余俱裁。五年增设掌印给事中满、汉各一人。掌稽核财赋、注销户部文卷之事。雍正元年(1723) 改隶都察院。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裁。

猜你喜欢

  • 长爵

    即高爵。《汉书·贾谊传》:“今西边北边之郡,虽有长爵不轻得复。”颜师古注引张晏曰:“长爵,高爵也。”

  • 巷伯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寺人,员额五人,在王的正内,为宫中近侍之官,掌王的内人及女官的戒令。北周依《周礼》置巷伯中士,正二命;巷伯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

  • 官名。战国置。掌冶铸的低级工官。《战国策·西周策》: “函冶氏为齐太公灵良剑。”姚宏注: “函、姓也。冶,官名也,因以为氏。知铸冶,晓铁理,能相剑。”

  • 太子左监门率府副率

    官名。即太子左监门副率。

  • 昭毅将军

    武散官名。明置,武官正三品,升授。武散官名。明置,为正三品升授之阶。

  • 候丞

    官名,汉置。汉边郡候官中有候丞,佐候(候官之长)掌候官辖内侦察、报警诸事。参看“候”、“候官”条。

  • 宰祝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献牺牲以荐祭祝。《淮南子·时顺训》:“乃命宰祝,行牺牲,案刍豢,视肥臞全粹”,“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 侍卫

    官名。① 清朝负责宫廷宿卫及扈从皇帝之官员。从上三旗子弟中选才武出众者充任。而由下五旗或汉人中挑选者,则入上三旗“行走”。以领侍卫内大臣等统领。共分四等。顺治元年 (1644) 定各等员额; 一等侍卫

  • 宰官

    1、泛指官。唐耿《题惟干上人房》:“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2、指县官。

  • 长大夫

    爵名。上大夫别称。战国魏置。《吕氏春秋·慎小》: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署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 “明日有人能偾南门之外表者,仕长大夫。”高诱注: “长大夫,上大夫也。”参见“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