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御正上大夫、中大夫

御正上大夫、中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内史中大夫,掌传达王的诏命。北周依《周礼》于春官府置内史中大夫,后又增置内史上大夫,相当于魏晋的中书监令的职任。又于天官府置御正中大夫,在皇帝左右传宣诏命,“任总丝纶”,比中书更为近密。其后又置御正上大夫,号为大御正。御正上大夫四人,正六命;任此职者见《周书·申徽传》:“明帝以御正任总丝纶,更崇其秩为上大夫,员四人,号为大御正,又以徽为之。”御正中大夫,正五命,为御正上大夫的副职;任此职者见《周书·薛善传》:“六官建,拜工部中大夫,寻除御正中大夫,转民部中大夫。”属官有小御正下大夫,正四命,小御正上士,正三命;小御正中士,正二命;又有主寝上士、中士;司服上士、中士。

猜你喜欢

  • 庙令

    官名。汉朝置高庙令,员一人,六百石; 世祖庙令一人,六百石。掌守帝王庙,案行扫除。唐朝前代帝王庙皆置,掌开阖、洒扫、释奠之事。三皇、五帝、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及武成王庙各置一人,从六品下; 五岳四渎

  • 度支部左右侍郎

    官名。清末设,左右各一人,为度支部的副长官。见“度支部”。

  • 福建暨南局

    地方侨务机关。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十月十六日内务部呈准公布的《福建暨南局章程》的规定,其职权是保护华侨,主办有关华侨教育、实业,发给旅行证明,调查华侨情况,推销公债等。设总理、

  • 副都知

    (1)宦官职名。宋代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的都知均以副都知为副职。(2)宋代军官名。为都知的副职。参见“都知”。

  • 历俸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官吏升转资格之一。康熙五十九年(1720)定制,凡内升京堂,外任道府等官,由编修、检讨、郎中授者需历俸二年,由员外郎或主事授者历俸三年,以食俸年限为升转资格,在此基础之上,授职先

  • 枢密承旨

    官名。五代枢密院置,主管承旨司之事。北宋初沿置,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始名枢密都承旨。南宋因之。

  • 典驽都尉

    官名。三国魏置。《太平御览》卷二四一《都尉》条引《魏略》: “积弩都尉,秩比二千石,后更为典弩都尉。”

  • 象林将兵长史

    官名,东汉和帝初置,位次于将军,领一方驻军,类似校尉,下属有司马,驻交州日南郡象林县。《后汉书·孝和帝纪》:“(十四年)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参看“将兵长史”条。

  • 小马坊使

    使职名。唐朝内诸司使之一,掌饲本坊御马; 懿宗咸通 (860—874) 中,宦官田令孜曾历任。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907) 改名天骥使,后唐复旧,明宗长兴元年 (930)分飞龙院为左、右,遂为右飞

  • 大夫佐

    官名。大夫的辅佐官吏。《管子·度地》:“大夫、大夫佐各一人,率部校长官佐各财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