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见
①古代礼制。皇帝接见臣下、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使臣等,由有关大臣导引入见,称引见。②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凡中下级官员,即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在授官、京察、大计、保举、升调、俸满时,均须朝见皇帝,由皇帝当面鉴定升降去留,文官由吏部引见,武官由兵部引见。届时,尚书、侍郎先以绿头名签呈进皇帝,得旨宣进。
清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京官自五品以下,外官自四品以下,由于初次任用及京察、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 均须觐见皇帝一次, 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
①古代礼制。皇帝接见臣下、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使臣等,由有关大臣导引入见,称引见。②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凡中下级官员,即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在授官、京察、大计、保举、升调、俸满时,均须朝见皇帝,由皇帝当面鉴定升降去留,文官由吏部引见,武官由兵部引见。届时,尚书、侍郎先以绿头名签呈进皇帝,得旨宣进。
清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京官自五品以下,外官自四品以下,由于初次任用及京察、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 均须觐见皇帝一次, 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
官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时设置,为外务部的副长官。
官署名。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置,以判磨勘司官兼领。掌官物已支未除之数,候至所受之处,附籍报所由司而对除之; 天下上供物至京,即日上奏,交纳完毕,取其钞以还本州。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
宫中女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紫极、光兴二殿俱置。官准二卫,五品。
官名。清末大理院副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正三品,特简。佐正卿总理全院事务并监督一切事宜。官名。清末设置,为大理院的副长官,见“大理院”。
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征伐。《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许靖……”
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官名。春秋置。掌乐官。《淮南子·缪称训》“侏儒瞽师,人之困慰者也,人主以备乐”。乐官、乐师。《后汉书·光武帝下》:“(建武十三年)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注:“瞽,无目之人也,为乐师,取其无所
本意为制度、法式、命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为皇帝命令文告之一种,又称制书。汉朝因之。内容有一定格式,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宋明以后成为一种公文程式,即以上达下公文之一。明朝由殿阁学士
官名。即兵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兵部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兵部郎中为司戎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参看“兵部郎中”条。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官,统领皇族一帐三房之从军者。设详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