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廷寄

廷寄

清朝雍正 (1723—1735) 以后传达皇帝谕旨的一种形式。凡皇帝上谕涉及重大机密政务者均由军机处直接封交兵部捷报处寄送有关官员,称为“寄信”,亦称“密寄”,外间官员谓之“廷寄”。根据受文官员之地位,又分为“字寄”和“传谕”两种形式。其行经略大将军、钦差大臣、将军、参赞大臣、都统、副都统、办事大臣、领队大臣、总督、巡抚、学政等高级官员者称“军机大臣字寄”; 行盐改、关差、布政使、按察使及各省提督、总兵等官员者称“军机大臣传谕”。二者封函书写格式亦不相同。


清朝制度,凡朝廷给地方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明寄,而由军机处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出,称“廷寄”。见清代赵翼《簷曝杂记一》。

猜你喜欢

  • 第一品大酋长

    官名。北魏置。《显祖嫔侯骨氏墓志》:“祖俟万斤,第一品大酋长。”(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一)参见“领民酋长”。

  • 税课司郎中

    官名。清末度支部税课司主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所管事宜。

  • 内宿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姑要啰”。属次等司。

  • 门下亭长

    官名。西晋置。隶太子太傅、少傅。位在门下书佐上。

  • 给使

    杂任职名。唐于殿中省尚舍局置给使一百二十人,掌供御汤沐、灯烛、杂使,贞观中省。

  • 招纳司

    官署名。南宋初置,隶宣抚司,掌招纳沦陷区军民。

  • 开国伯

    爵名。初指伯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爵前常冠以所封县名。晋朝始置,位在开国侯下,二品; 南朝沿置,梁开国诸伯,位视九卿,班次之; 隋初置为九等爵第七等,正三品,炀帝大业三年(60

  • 都匠

    官名。①掌治水。春秋战国齐置。《管子·度地》: “乃取水左右各一人,使为都匠水工”,“后常令水官吏与都匠因三老里有司伍长案行之。”西晋亦置。《水经注》四《河水》: “晋泰始三年正月,武帝遣监运大中大夫

  • 视品

    隋朝于流内官与流外官之外,又置视流内与视流外,俱有品,谓视品。隋朝视流内从视正二品至视从九品凡十四等,自行台尚书令至公国侍郎; 视流外从视勋品至视九品凡九等,极于胥吏,无上下阶。唐朝仅有视流内正五品至

  • 兼殿中侍御史

    宋朝宪衔之一。参见“宪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