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度支使

度支使

官名。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唐肃宗以战事费多,乾元二年(759)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德宗贞元五年(789)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顺宗永贞元年(805) 以后停。②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 分三司使而置,一员,掌会计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用; 淳化四年(993) 复三司使,遂省,五年又置,真宗咸平六年(1103)罢。有副使一员,通签逐部之事。③清末东三省度支使司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奉天、吉林、黑龙江各一员,正三品,主财赋; 其属有佥事、科员、一、二等库官; 宣统元年 (1909) 省黑龙江一员。


官名。宋初设此官,掌管国家部分财政收支。度支的原意是量入为出,根据收入计划支出。宋初设三司使,总管盐铁、度支、户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度支使掌八案:1、赏给(给赐等),2、钱帛(百官俸禄库藏钱帛、军衣等),3、粮料(三军粮料、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商人飞钱等),4、常平(诸州平籴),5、发运(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三税等),6、骑(诸坊监院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7、斛斗(两京仓廪廥积,计度东京粮料、百官禄粟厨料等),8、百官(京朝幕职官奉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等)。见《宋史·职官二·三司使》。参看“度支”条。

猜你喜欢

  • 把牌

    官名。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 置,为京营中基层领兵军官。

  • 左龙武军将军

    官名。唐朝北衙禁军统兵官,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置,二员,从三品。德宗贞元三年(787)增为三员,为左龙武军大将军副贰。

  • 东园主章令丞

    官名。西汉将作大匠所属有东园主章令及丞,掌管供应东园匠主作陵内器物的材木,故名东园主章。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木工令丞,后复旧。

  • 仪比三司

    即仪同三司。指未任三公而享受相当于三公的礼仪待遇。《三国志·吕布传》: “(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即仪同三司,指非三公官而享受三公的仪制待遇。《三国志·魏书·吕布

  • 月参

    即按月参见皇帝。在封建社会,官吏参拜皇帝,因职位不同,参拜的间隔也不一样,月参,即每月参见一次。这种参拜级别的官吏,称为月参官。

  • 国子生

    宋朝国子监学生总称。宋初多为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又称监生。仁宗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扩大招生范围后,监生包括太学生、武学生,国子生则专指其父兄叔伯在朝为官、经补试合格入学之人。武学亦曾设国子生额,

  • 文散官

    官名合称。隋始置。散官初无文武之分。隋、唐时指不带职事的文官,授此以酬勤劳。隋有上柱国、柱国、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自从一品至正四品、称散实官,加文武官之

  • 山阳部丞

    官名。北齐司农寺山阳部长官,属典农署。官名。北齐典农署令所属,掌管山阳屯田耕种事物。山阳,地名。

  • 南屯司马

    官名。即南宫南屯司马,东汉置,属卫尉,领员吏九人,卫士一百零二人,主守卫皇宫平城门。官名,东汉置,属卫尉,掌守护南宫平城门。《后汉书·百官二·卫尉》:“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比千石。本注曰:南宫南屯司

  • 函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函工上士属官,正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