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寺人

寺人

①官名。又作“侍人”。春秋时亦称“”、“”。掌宫内侍卫、御车、守藏、主屦等事务。《左传·哀公十四年》: “侍人御之,子行杀侍人。”《谷梁传 ·襄公二十九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 三国魏、晋有寺人监。北魏有寺人之官。《魏书·刘思逸传》: “初为中小史,转寺人。久之,除小黄门。”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官品令定寺人佐从六品上。隋唐内侍省置,员六人,唐为从七品下。掌皇后出入执御刀侍从。②内侍通称。自东汉始专指宦官。③《周礼》天官冢宰属员。宫内侍御小臣。一说为周朝置。掌内侍及女宫戒令、纠察宫门出入、佐世妇治礼等事。


奄官名。西周设置,也称巷伯。《诗经·小雅·巷伯》中有“寺人孟子,作为此诗”之语。集传,“寺人,内小臣,盖以谗被宫而为此官也。”西周金文《裘卫鼎》中有“内史友寺刍”(《文物》1976年第5期),当是名叫刍的寺人担任了内史的僚属——内史友。《周礼·天宫》之属也有寺人,以宦者充任,是管理王宫内宫女的小官吏。春秋时各国多沿置之。唐内侍省亦置寺人,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员额六人,秩从七品下。参见“巷伯”。

猜你喜欢

  • 左行人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 (1380) 于行人司置。左、右行人,从九品。初位在行人下,寻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司副,更置行人三百四十五人,后减至三十七人。职专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诏、册封、征聘及慰问、赈

  • 差遣

    官制用语。宋朝任官制度,有官、职、差遣之别。宋初,分命朝臣领内外之事,三省六部及诸寺监正官皆阙而不除,止为代表官位、俸禄等级的寄禄官,遂有官与差遣之别。北宋前期,枢密使、三司使、判省事、判部事、判寺事

  • 三礼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烛刺赤

    蒙古语,意为“掌灯烛者”。元朝大都、上都留守司属下仪鸾局,均设烛剌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

  • 知杂御史

    即侍御史知杂事。

  • 武部侍郎

    官名。即兵部侍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复名兵部侍郎。参见“兵部侍郎”。官名。见“武部”。

  • 闾师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王城及四郊人民赋税征收。《周礼·地官》:“闾师,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时征其赋”。官名。1、周

  • 令长

    县令、县长的合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后汉书·孝顺帝纪》:“且冻羌寇三辅,杀令长。”《后汉书·朱穆传》

  • 内史友

    西周内史类史官同官僚友的称呼。《尚书·周书·酒诰》: “矧太史友、内史友。”《王祀卫鼎铭》:“内史友寺刍”。其长官称内史尹氏,省称内史尹,或称“作册尹”,僚属有作命内史,作册内史尹氏等。参见“内史”。

  • 守侍御史

    守,守兼。职位低的官吏,兼代职位高的官吏,行其职事称守。《后汉书·寒郎传》:“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侍御史,掌察举非法,秩六百石。谒者秩为:常侍谒者比六百石,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