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宰夫

宰夫

官名。周朝置。① 周王近侍。掌饮食膳羞。《仪礼·少牢馈食礼》:“宰夫以笾受啬黍,主人尝之,纳诸内。”郑玄注:“宰夫掌饮食之事者。”② 冢宰属官,掌百官征令。《仪礼· 大射》:“宰夫戒宰及司马。”郑玄注:“宰夫,冢宰之属,掌百官之征令者。”③ 《周礼》天官之属。下大夫爵。属员有上士、中士、旅、府、史、胥、徒若干。职掌治朝之法,正百官之位,各级官府的征令,考核吏治,收敛财货,以及祭祀、朝觐宾客、会同的牢礼膳羞饮食的陈设。


官名。1、掌治朝之法和礼、丧等事的官。《周礼·天官·宰夫》:“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经,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

2、掌管伙食的官。《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国语·周语上》:“宰夫陈飨。”注:“宰夫,下大夫。”

3、《史记·晋世家》:“初,(赵)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復知也。”

猜你喜欢

  • 将作监

    ①官名。北魏将作大匠属官。《魏书·屈垣传》:“迁将作监,统京师诸署。”②官署名。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 由将作寺改名,设将作大监(大匠、大令) 、将作少监(副监、少匠、少令)为长贰,丞为佐贰官,领

  • 遥领

    官制用语。北宋初,为奖励武臣,多赐带未收复地区防御、团练使、刺史等衔,称为遥领。其后又多以文臣知州、府事,武臣又多有军事差遣,实赴本任者不多,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防御使、团练使、刺史遂用为武臣阶官,

  • 中尚食局丞

    官名。北齐设置,见“中尚食局典御”。

  • 官长

    即长官。《墨子·尚贤中》:“贤者举而上之,富有贵之,以为官长。”《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注;“谓郡之守尉,县

  • 京都市五署

    官署合称。即京师东市(都会)、西市(利人),东都东市(丰都)、南市(大同)、北京(通远)五署。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隶太府寺,各置令一员,正八品,掌市场财贸交易。

  • 左宫正

    参见“太子宫正”。

  • 帐内别将

    官名。北魏末置。蔡儁以平远将军任此。

  • 断事官

    官名。① 见“札鲁忽赤”②元末朱元璋置,为大都督府属官。吴元年(1367)定,秩从五品,掌刑狱。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都监府为五军都督府,改置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参见“五军断事官”。官名

  • 解除公职

    公务员降罚方式之一。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前规定,公务员考绩,总成绩列最低一等者,开除公职人员之列,不再留用。

  • 三旗包衣前锋营

    简称“包衣前锋营”,旧名“解马营”。清朝内务府中负责演习马上技艺之军事组织。乾隆十三年 (1748) 置。每旗设委署前锋参领二人,前锋校二人,委署前锋校二人,蓝翎长四人。内务府所属军队。清乾隆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