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官名。殷朝始置,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春秋沿置,为王室总管·掌王家内外事务,传达君王王后之命。后为官吏通称,百家之长称太宰或冢宰,卿大夫家臣之长称家宰,卿大夫采邑总管称邑宰,都邑长官如中都宰,以及膳宰、庖宰等。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曾改县令、长曰宰。② 县令、知县之简称。


官名。1、商代始置,为奴隶主家总管,掌管家务和奴隶。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春秋时各诸侯也沿用。《韩非子·说难》:“伊尹为宰。”《礼记·曲礼下》:“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

2、官吏的通称。如周代的冢宰、大宰、小宰等。见“周礼”。

3、县令与县长。王莽改县令长曰宰。见《汉书·王莽传》。

4、犹言“”。《后汉书·朱穆传》:“夫以韩、翟之操,为汉之名宰。”注:“天子以韩安国为国器,拜御史大夫,翟方进智能有余,天子甚重之。故言名宰也。”

猜你喜欢

  • 场师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管理场圃。《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焦循注: “场师,治场圃者。场以治谷; 圃,园也。梧桐槚梓皆木名; 樲棘,小棘,所谓酸枣也。言此以喻人,

  • 小吏

    ①低级职吏的统称。②官名。清朝理藩院所属内馆职官。额为八人,负责承应来京蒙古人等事宜。指官俸百石以下的官吏。《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注:“百石已下有斗食

  • 禁卫军训练大臣

    官名。清末禁卫军训练处长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三人,特简,王大臣充。掌禁卫军的筹办、训练与管理事宜。宣统三年(1911)减为一人,更名禁卫军总统。民国初年裁。官名。清置,为禁卫军训练处的长官

  • 西南路巡察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巡察西南路边界部族事。置将军、巡边官。

  • 兀勒都赤

    即“云都赤”。

  • 五京留守带本府尹兼都总管

    官名。金代于中都置大兴府尹,而五京不单置尹,而于五京各置留守司,上京、东京、北京、西京、南京留守分别带会宁府、辽阳府、大定府、大同府、开封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属官同大兴府,又有司狱官。参见“大兴府尹

  • ①文书名。下行文。初意为上告于下。《周礼·春官·大宗伯》: “诏相王之大礼。”秦统一天下,始定天子称皇帝,其令为诏。此后,即作为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后世皆因之。亦称“诏书”、“诏旨“、“诏命”等。

  • 辟举

    见“辟除”。官制用语。辟举是“辟召”和“察举”的合称。辟召即自行征聘;察举是长官对属下人才的考察,然后向君主推荐。《后汉书·荀淑传》:“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

  • 军事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置,为全国军事最高机关,直属国民政府,掌管国防绥靖事务,决定军事规章制度及军队教育方针,审核军费支配和军实补充,主持军事建设及军队编遣等。设委员长—人、副委员长二人、委员七至九人。参谋总长

  • 典服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司服置,北周沿置。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掌皇太子、诸公以下百官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