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正卿

宗正卿

官名。汉、魏、两晋为“宗正”尊称。南朝梁、陈为正式官称,位列十二卿,掌皇族外戚属籍,由宗室充任,梁十三班,陈三品、中二千石。隋朝置为宗正寺长官,历代沿置,亦称“宗正寺卿”。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初因之,玄宗天宝(742—756)初改正三品。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宗正卿、司属卿,寻各复旧。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以来,又或兼掌诸宗庙、陵台及崇玄署。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不预寺务,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后,又为差遣,由宗姓丞、郎以上兼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单置为职事官,正四品。当时因别有“大宗正司”管理皇族,本寺仅掌修纂谱系属籍,职权较轻,故不专用宗姓。南宋不常置。辽朝为南面朝官,无实际职掌。参见“宗正”、“宗正寺”。


官名,秦汉皆置,为宗正长官,俸中二千石,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吏四十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参看“宗正”、“宗伯”条。其后,魏、晋、南北朝、隋唐皆置。

猜你喜欢

  • 东中郎将

    官名。东汉灵帝时所置四中郎将之一,帅师征伐,时以董卓任之。魏晋南北朝沿置,地位重要,多有较固定的辖区和治所。晋、南朝宋时多兼任刺史,或持节、都督相邻数州军事,银印青绶。南朝宋、齐常以宗室诸王任之。梁或

  • 监长

    官名,汉置,属太仆,为牧监长官,掌牧养官马,丞为副。《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属官有……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

  • 僧会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县,掌钤束一县之僧人。长官为僧会。清沿明制未改。唐、明、清在县设立的掌管僧众佛事的机关。《清史稿·职官三》:“府僧纲司都纲、副都纲,州僧正司

  • 大予乐令

    官名,西汉时称大乐令(见《后汉书·桓谭传》),明帝时改称大予乐令(见《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东汉称大予乐令,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等;俸禄六百石,有丞一人,属吏二十五人,乐人三百八十

  • 东宫内侍长

    官名。北魏置。游雅于宣武帝时曾任此职。

  • 外帘官

    见“帘官”。

  • 左尚丞

    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左尚方丞置,为左尚署次官,五员。初为正九品上,玄宗开元(713—741)初升为从八品下。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 两榜

    榜是科举考试后揭示名次的布告。清制称举人为乙榜,进士为甲榜。因而对于由举人而中进士者, 俗称两榜。

  • 分段长

    铁路职名。北洋政府于各铁路管理局的警务、事务、工务、机务总段之下,设若干分段,各以分段长主管。

  •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掌大都、上都金银器及符牌造作十四局工匠。二十四年,止存五局一库,掌毡毯制造等事。秩正三品,隶工部。置达鲁花赤、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副总管各一员。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