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安抚使司

安抚使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边防官有易州飞狐招安使司,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改安抚使司。清朝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设为土官衙署,属武职从五品衙门,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安抚使,管理辖区政务及土兵之事,受地方督抚节制。雍正(1723—1735)间,湖南所属各司悉改为流官。


官署名。隋代有安抚大使之名。唐初自武德以至武则天时,常遣安抚使安抚地方,为诸道特遣使之一,有时亦称安抚大使。中期以后,各道均设节度使、观察使,不再派遣安抚使。宋代以诸州直接中央,以文臣出知诸州,但知州职权太小,不能应付较大的事变,於是在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复有西川与峡路安抚使的设置,处置镇压王均起义的善后事宜,以安抚副使、同勾当安抚事为副职。后渐成为总掌一路兵政的长官,负责军务与治安,其官署称为安抚使司, 简称安抚司, 别称“帅司”。安抚使以驻在地的知州、知府兼任,并兼马步军都总管、兵马钤辖等职,官阶在太中大夫以上或曾历侍从官者称安抚使,如系二品以上,则称安抚大使,品秩低者称管勾或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其在边远之区如陕西、河东广南,则称经略安抚使;又有管内安抚使、沿江安抚使、权发遣安抚使等名目,其辖区均小于一路,亦往往由知州兼任。金代亦置安抚司,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审录重刑。金本置提刑司,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以上京东京等提刑司并为一提刑司,兼宣抚使劝农采访事、副使、判官以兼宣抚判官为名。后复改宣抚为安抚。安抚判官衔内不带“劝农采访事”,令专管千户谋克。安抚使、副内,差一员于咸平,一员于上京分司,次年改为按察司。上京东京等路设按察司并安抚司,主官为使,秩正三品,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之事,仍专管猛安谋克教习武艺及令保持本族风俗不使改易。下设副使二人,正四品;签安抚司事、签按察使事俱正五品;知事兼安抚司事,正八品;知法,从八品。元初部分地区沿金初设安抚司,属于临时机构。后于少数民族地区设安抚司,掌理军政事务,兼用土官。每司置达鲁花赤一人,安抚使一人,同知、副使、佥事各一人,经历、主事各一人,安抚司分设于四川与湖广,隶属于四川省者有师壁洞(不置达鲁花赤)、永顺等处、散毛洞三安抚司;隶于湖广省者有罗番遏蛮军(不置达鲁花赤)、程番武盛军、金石番太平军、卧龙番南宁州、小龙番静蛮军(不置同知、副使)、大龙番应天府、洪番永盛军、方番河中府、芦番静海军(不置知事)、新添葛蛮十安抚司。明代始正式以安抚使司为土官机构,设官有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吏目一人,从九品。清代沿置安抚使司,为四川、云南两省的土司机构,各以安抚使为主官,四川省设十六人;茂州厅属一人,懋功厅属一人,盐源县属二人,打箭炉厅属十二人;云南省设二人:龙陵厅属潞江、芾市各一人,为平滇后设。

猜你喜欢

  • 比部曹

    参见“比部”。

  • 贡院

    科举考试场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考功员外郎望轻,移于礼部,以侍郎主其事。宋仁宗以前,借用太常寺、国子监或武成王庙为考场。宋徽宗崇宁 (1102—1106) 至政和 (1111—1118)

  • 禁止

    官制用语。①受到弹劾的官员不能进入殿省。《宋书·百官志》: “二台奏劾,则符光禄加禁止,解禁止亦如之。禁止,身不得入殿省,光禄主殿门故也。”②官员犯罪后,被关押在监狱之外的禁处,称禁止于某处,即软禁,

  • 东京内省司

    官署名。辽朝置,为南面官。负责管理东京大内等事务。设内省使、副使等职。官署名。辽置,设官有内省使、副使、判官,属南面京官。《辽史·百官志四》引《地理志》说:“东京大内不置宫嫔,唯以内省史、副、判官守之

  • ①周朝王畿内行政区划名。五百家为一鄙。《周礼·地官·遂人》: “五鄙为鄙。”② 周朝王族子弟和公卿大夫的食邑、采邑。《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郑玄注: “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

  • 钩盾署令

    官名。即钩盾令。

  • 太子直后

    官名。北齐置,掌禁卫,属太子左、右卫坊,从七品。隋属太子左、右卫,员十人,品同北齐。东宫武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坊率的属官。隋沿置,属左右卫率府,员额各十人。参见“左右卫坊率”、“左卫率府”。

  • 尚食局

    官署名。①北齐门下省置,总知御膳事,有典御二员,丞、监各四员。隋朝门下省沿置,有典御二员、直长四员、食医四员;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殿内省,置奉御二员、直长六员,又有食医员。唐朝殿中省沿置,有奉

  • 都督军马

    官名。南宋置,见“都督(4)。”

  • 诏旨

    见“诏”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