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安抚使司

安抚使司

官署名。辽朝南面边防官有易州飞狐招安使司,圣宗统和二十三年(1005)改安抚使司。清朝于云南、四川、湖广等地设为土官衙署,属武职从五品衙门,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安抚使,管理辖区政务及土兵之事,受地方督抚节制。雍正(1723—1735)间,湖南所属各司悉改为流官。


官署名。隋代有安抚大使之名。唐初自武德以至武则天时,常遣安抚使安抚地方,为诸道特遣使之一,有时亦称安抚大使。中期以后,各道均设节度使、观察使,不再派遣安抚使。宋代以诸州直接中央,以文臣出知诸州,但知州职权太小,不能应付较大的事变,於是在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复有西川与峡路安抚使的设置,处置镇压王均起义的善后事宜,以安抚副使、同勾当安抚事为副职。后渐成为总掌一路兵政的长官,负责军务与治安,其官署称为安抚使司, 简称安抚司, 别称“帅司”。安抚使以驻在地的知州、知府兼任,并兼马步军都总管、兵马钤辖等职,官阶在太中大夫以上或曾历侍从官者称安抚使,如系二品以上,则称安抚大使,品秩低者称管勾或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其在边远之区如陕西、河东广南,则称经略安抚使;又有管内安抚使、沿江安抚使、权发遣安抚使等名目,其辖区均小于一路,亦往往由知州兼任。金代亦置安抚司,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审录重刑。金本置提刑司,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以上京东京等提刑司并为一提刑司,兼宣抚使劝农采访事、副使、判官以兼宣抚判官为名。后复改宣抚为安抚。安抚判官衔内不带“劝农采访事”,令专管千户谋克。安抚使、副内,差一员于咸平,一员于上京分司,次年改为按察司。上京东京等路设按察司并安抚司,主官为使,秩正三品,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之事,仍专管猛安谋克教习武艺及令保持本族风俗不使改易。下设副使二人,正四品;签安抚司事、签按察使事俱正五品;知事兼安抚司事,正八品;知法,从八品。元初部分地区沿金初设安抚司,属于临时机构。后于少数民族地区设安抚司,掌理军政事务,兼用土官。每司置达鲁花赤一人,安抚使一人,同知、副使、佥事各一人,经历、主事各一人,安抚司分设于四川与湖广,隶属于四川省者有师壁洞(不置达鲁花赤)、永顺等处、散毛洞三安抚司;隶于湖广省者有罗番遏蛮军(不置达鲁花赤)、程番武盛军、金石番太平军、卧龙番南宁州、小龙番静蛮军(不置同知、副使)、大龙番应天府、洪番永盛军、方番河中府、芦番静海军(不置知事)、新添葛蛮十安抚司。明代始正式以安抚使司为土官机构,设官有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吏目一人,从九品。清代沿置安抚使司,为四川、云南两省的土司机构,各以安抚使为主官,四川省设十六人;茂州厅属一人,懋功厅属一人,盐源县属二人,打箭炉厅属十二人;云南省设二人:龙陵厅属潞江、芾市各一人,为平滇后设。

猜你喜欢

  • 铜炮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铜炮。

  • 行省

    官署名。行尚书省或行中书省的省称。为行中书省的简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河南、江北、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

  • 知左夷离毕事

    官名,辽朝置。辽朝置夷离毕院,如汉官的刑部,掌刑狱。其长官称夷离毕,分左右。知左夷离毕为夷离之佐官,佐夷离毕掌刑狱。见《辽史·百官志》。官名。辽置,为夷离毕院的佐官,见“夷离毕院”。

  • 秉义郎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名,改西头供奉官置,为从八品武阶官,属小使臣。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西头供奉官为秉义郎,秩从八品。

  • 四威

    威东、威西、威南、威北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

  • 三服官

    官名,汉置此官,主作皇帝冠服。《汉书·贡禹传》:“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注:“师古曰: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在齐地。”又《元帝纪》:“三服官”注:“齐国旧有

  • 赞乐女史

    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四品。

  • 永芳园

    宫苑名。五代后唐置,备游幸,及供进蔬果。设官不详。

  • 将仕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始置,属谒者台,员五十人,从八品,掌出使。唐朝定为文散官,从九品下。宋初因之。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微宗崇宁二年(1103)置为选人新阶官,取代旧阶、官军巡判官,

  • 内务府

    官署名。清朝总管宫廷事务之专门机构,独立于政府的行政系统之外。顺治(1644—1661)初设,十一年(1654),以十三衙门取代之,十八年复设,遂为定制。总掌上三旗包衣之政令与宫禁之治理。具体负责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