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祝

太祝

官名。即“大祝”。①一说为殷朝六大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郑玄注: “此盖殷时制也。”②西周始置,历代沿置。西周时为众祝官之长,掌祭祀祝祷等事。秦朝有太祝令、丞,属奉常。汉初因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属太常,后更名祠祀。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更名庙祀。东汉复称太祝令、丞。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因之。西魏、北周春官府设“太祝下大夫”,简称太祝,员一人。隋初太常寺置太祝署,有令、丞一员,太祝二员,炀帝罢署而留太祝八员于太常寺。唐以后因之。唐五代置六员,正九品上。北宋前期常以数十员为额,元丰(1078—1085)改制仅留一人。金太祝从八品。辽置十员于太常礼仪院,从八品。明初亦置,至成祖即位后革。清改为读祝官。③ 《周礼·春官》宗伯属官。下大夫或上士爵。属官有小祝。主持禋祀、祭神、丧事、天灾、征伐、会同等的祷辞祝号。


官名。也写作“泰祝”或“大祝”,掌祝辞和祈祷等事。商朝始设此官,为六太之一。周礼春官之属有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而祈福祥。秦汉有太祝令丞,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皆沿置;北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炀帝罢署。唐初有太祝七人,掌读祝文,出纳神主。唐以后历代多沿置,清朝改称读祝官。参看《周礼·春官·太祝》、《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祝》、《清史稿·职官二·太常寺》。

猜你喜欢

  • 敕葬

    官场用语。宋朝大臣、贵戚死,皇帝派宦官监护丧葬,称敕葬。

  • 山东行省

    官署名。①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以张荣为山东行尚书省,治济南府。太宗四年(1232),改置济南路行军万户。② 太祖二十二年 (1227),以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尚书省,治益都府,又称益都行省。太

  • 平南虎威将军

    将军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龙骧将军下,掌领兵征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显谟阁学士、直学士

    官名。见“显谟阁”。

  • 徽猷阁直学士

    官名。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始置,从三品,为高级文官赐衔。官名,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置,位在学士、待制上,无职守,无所掌,只供侍从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徽猷阁学士”条。

  • 内阁阁丞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之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设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掌承总理大臣之命管理阁务。有事故时,由承宣厅长代理。

  • 招讨大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辽置,为招讨司官员,掌招讨事。见《辽史·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西南面五押招讨司》。

  • 大保长

    宋朝乡役名。神宗时行保甲法,每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一人,负责治安。后改二十五户为一大保,以大保长取代原乡役耆长。

  • 漕帅

    清朝漕运总督别称。

  • 供曹史

    官名,汉置,为郡属吏,位在供曹掾下,掌佐掾主祠庙供奉。参看“供曹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