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助教
官名。西晋以来置国子学,有国子助教。东晋南朝沿置。另有太学博士教授太学生,但不设助教,北魏始置,协助太学博士教授学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八品中。北齐置国子寺,于所领太学设二十员,从九品。诸郡亦置。西魏、北周则于春官府乐部下置“太学助教上士”。隋朝复旧,初置五员,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二员,正九品上。唐朝置三至六员,从七品中。金朝员四人,后减为二员,正八品。
学官名。北魏、北齐始置于太学。隋唐以后隶属国子监,协助太学博士授业。明清废。
官名。西晋以来置国子学,有国子助教。东晋南朝沿置。另有太学博士教授太学生,但不设助教,北魏始置,协助太学博士教授学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八品中。北齐置国子寺,于所领太学设二十员,从九品。诸郡亦置。西魏、北周则于春官府乐部下置“太学助教上士”。隋朝复旧,初置五员,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二员,正九品上。唐朝置三至六员,从七品中。金朝员四人,后减为二员,正八品。
学官名。北魏、北齐始置于太学。隋唐以后隶属国子监,协助太学博士授业。明清废。
官名。唐武则天长安二年 (702)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肃宗乾元元年 (758) 加号五官灵台郎,员五人,正七品下,掌天文气象观测及教习之事,隶司天台。辽朝为司天监属官,南面官。明钦天监亦置,从七品,掌
清朝五贡之一。即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亦称“优生”。初分贡、监名色,廪生、增生准做优贡,附生准做优监。乾隆(1736—1795)中定,每三年由各省学政考选,大省五、六名,中省三、四名,小省一、二名,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军事科学方面的研究业务。设厅长一人,中将级;副厅长一人,少将级。厅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为少将级,副处长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武官名。南朝陈置,为前代武骑常侍的改名。参见“武骑常侍”。
南朝州府高级僚属别称。亦称“纲纪”。
官名。东汉大将军府属官,掌罪法事。官名,东汉置为将军属吏,掌罪法。见《后汉书·百官一·将军》。
西周时期在朝廷任官之臣。区别于王臣。《公臣簋铭》: “虢仲令公臣司朕百工。”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客省官员,次于客省使。宫名。辽置,为客省的佐官,地位在都客省、客省使之下。见“客省”。
一作合的,又称哈的大师。伊斯兰教法官称号。元朝于伊斯兰教徒聚居区设哈的,朝廷设回回哈的司作为管理伊斯兰教徒的机构。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回回哈的司,命哈的太师只管掌教念经,回回人所有刑名、户籍、
官名。尚书省七兵曹长官。三国魏始置五兵尚书,掌管军事行政,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 部兵五曹。 晋朝分中兵、 外兵为左、 右曹, 实领七曹,但其长官仍沿称五兵尚书。十六国后燕始改此名。南朝多沿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