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中舍人

太子中舍人

东宫属官。亦简称太子中舍、中舍人、中舍。秦、汉有太子舍人,在东宫更直宿卫,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置中舍人四员,六品,选舍人中才学俱佳者为之,与太子中庶子共掌东宫文翰,侍从规谏太子,纠正违阙,傧相威仪,综典奏事文书,监督医药,检奏更直名册,职如黄门侍郎。位在太子中庶子下、洗马上。东晋南北朝沿置。宋六品,梁八班,陈五品、六百石。梁、陈又以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署禁令。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四品中,二十三年改五品上。北齐隶太子门下坊,五品。隋朝改名“太子内舍人”,炀帝时减为二员,佐太子左庶子领太子门下坊。唐复旧名,改隶典书坊,佐太子右庶子侍从、献纳、启奏,职如中书侍郎,正五品下。高宗永徽元年(650)改名太子内舍人,旋复故。龙朔二年(662) 改典书坊为右春坊,太子中舍人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名太子中舍人。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七品。南宋员二人。辽朝南面官亦有之。


官名。晋咸宁初置中舍人四人,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位在中庶子下,洗马之上。南朝宋齐梁陈沿置,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北魏、北齐沿置。隋称内舍人,唐称中舍人,掌侍从令书奏疏通判判事,拟中书侍郎。也称太子中书舍人。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中舍人》。辽代也设此官,属右春坊。见《辽史·百官志三》。

猜你喜欢

  • 里司

    官名。梁置,为地方下级官吏。《梁书·安成康王秀传》:“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

  • 巡按使公署政务厅

    巡按使公署的内部机构,北洋政府置,见“巡按使公署”。

  • 王府司礼长

    官名。清置贝勒司仪长一人,秩正四品,掌总府中的政令,率僚属以各供府事。

  • 符节令

    官名。秦有符玺令,掌管皇帝玺印。西汉改名符节令,兼保管铜虎符、竹使符,遣使掌授节,职任颇重。有丞,又领尚符玺郎,隶少府。东汉秩六百石,位次御史中丞,其官署亦称台,领尚符玺郎中四员及符玺令史。三国沿置。

  • 宝钞司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定员。掌造宫中所用粗细草纸。官署名,明朝置,掌造粗细纸。其官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管理、监工无固定人数。见《续文献通考·职官·内侍省》

  • 虞部侍郎

    官名。隋朝尚书省工部虞部司长官,置一员,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虞部郎。官名。隋尚书省工部有此官,掌山泽苑囿等。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

  • 总染方丞

    官名。唐朝少府监织染方署次官,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去方字。参见“织染丞”。

  • 行台殿中尚书

    官名。东魏置。《北齐书·张亮传》:“寻加(亮)都督扬、颍等十一州诸军事,兼行台殿中尚书。”职掌略同殿中尚书。

  • 田帛禄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土地、实物为主的俸禄制度。三国魏的官秩多沿汉之旧,官俸似亦同汉,但因当时承汉末大乱之后,财政困难,实际上尚不能如汉制支付。晋代实行占田制,品官有职田以充俸禄。此外并给谷、绢、绵、菜田、

  •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晋朝避讳改。官名,即军师祭酒的简称,晋朝人编写《三国志》时,为避司马师讳,故意省去“师”字。掌参谋军事。东汉末年曹操置,蜀也置。《三国志·蜀书·来敏传》:“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