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令丞
官名,此为太医令与太医丞二官的合称。太医令,秦朝始设此官,汉朝沿置,掌太医。佐官有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太医丞为太医令的佐官,助令掌医政。西汉时少府和太常二官署都置太医令,少府太医令所属太医给宫廷治病;太常太医令所属太医给百官治病。东汉时只少府置太医令。此后,魏、晋、北齐、隋皆置太医令。唐朝太医令属太常寺,为太医署的长官。《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刘强病)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强,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
官名,此为太医令与太医丞二官的合称。太医令,秦朝始设此官,汉朝沿置,掌太医。佐官有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太医丞为太医令的佐官,助令掌医政。西汉时少府和太常二官署都置太医令,少府太医令所属太医给宫廷治病;太常太医令所属太医给百官治病。东汉时只少府置太医令。此后,魏、晋、北齐、隋皆置太医令。唐朝太医令属太常寺,为太医署的长官。《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刘强病)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强,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
官名。东晋、南朝置。掌饲宫廷用马,隶门下省。隋沿北齐制,置骅骝令、丞。
官制用语。又称试秩。即试某阶官。宋朝初年,初授幕职官则试秘书省校书郎; 再任至两使推官,则试大理评事; 掌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判官则试大理司直、评事。亦有解褐即授试大理评事、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
宋朝宫观官名。北宋有管勾宫观,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参见“宫观官”。
官名。南朝宋于校猎时临时设置,掌督摄纠司,多由诸曹令史兼任。
官名。清置,为乐部长官,掌乐部之政令,由礼部满洲尚书一人兼理。其属有神乐署署正,正六品;署丞,从八品;协律郎,正八品;司乐,从九品;还有和声署署正、署丞,等等。见《历代职官表·乐部》。按:《清史稿·职
官名。见“四帐都详稳司”。
武散官名。明置,武官正三品,升授。武散官名。明置,为正三品升授之阶。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六年 (1373) 于内廷之中置内正司,旋改称典礼司,设司正一人,正七品,司副一人,从七品,以宦官为之,专纠宦官礼仪有失及妄为不法者。不久又改称典礼纪察司,升司正正六品,司副从六品。
即“四方献言详定使司”。官署名。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七月,置四方献言详定使司,秩正三品。掌考四方陈言择其善者上达于皇帝。设详定使二人,正三品;副使二人,正四品;掌书记二人,正七品。由中书官提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谓是九农正之一。蔡邕《独断》说:”行扈氏农正,昼为民驱鸟。”为附会之说。参见“少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