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官名。亦作“大中大夫”。秦、西汉初位居诸大夫之首,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后次于光禄大夫,秩比千石,无员额。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多以宠臣贵戚充任。名义上隶属郎中令(光禄勋)。东汉秩千石,后期权任渐轻。魏、晋、南朝宋七品,品秩虽不高,禄赐与卿相当。梁、陈及北朝品位与卿相近,多用以安置老疾退免的九卿等大臣,无职事。梁十一班,陈四品、千石;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从三品。北魏亦用作加官、兼官,或供朝廷临时差遣。北周为散官,七命。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为正四品上散官,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改为从四品上。北宋初为从四品上文散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新寄禄官,相当于旧寄禄官中的左、右谏议大夫。金、元、明作“大中大夫”,为文散官。


官名。秦始置,掌议论。汉因之,东汉置二十人,秩千石。魏沿置,无员限。晋视中丞,禄与卿同。梁、北魏、北齐皆置。隋、唐、宋、金,为从四品上文散官,元、明为从三品文散官。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后汉书·百官二·光禄大夫》、《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宋史·职官九·文散官》、《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明史·职官一·吏部》。

猜你喜欢

  • 锦衣卫左所指挥使

    官名。明置,见“锦衣卫中所指挥使”。

  • 盛京内仓

    官署名。清朝盛京户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顺治十五年(1658)置。设正、副监督各一人,皆为满员,由盛京五部司员内拣选充补。下设笔帖式若干人,亦为满员。贮藏粮石,收纳官庄米及辽阳,开原、广宁三城旗地之米,

  • 制宪

    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之尊称。清代总督的尊称,又称制台。宪和台都是对高级长官的尊称。参看“总督”条。

  • 寺务司

    官署名。北宋置,掌京城大寺建筑修缮之事。设提点一人,以内侍充任; 监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初隶开封府,神宗熙宁八年 (1075),改隶三司。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隶入内内侍省。哲宗时

  • 典察前署

    官署名。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上林苑监十属署之一。其置废、设官同“典察左署”,见该条。

  • 右宫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宫伯中大夫”。

  • 稽勋司

    官署名。即“稽勋清吏司”。

  • 长书

    官场用语。宋朝士大夫向朝廷大臣所上长篇文字,称为长书。

  • 司士佐

    县分职吏名。唐置,其职掌相当于州“司士参军事”,参见该条,

  • 灵台郎

    官名。唐武则天长安二年 (702)置,掌教习天文气象,兼掌观测天文气象,员二人,正八品下。肃宗乾元元年 (758)加号五官灵台郎,置五人,正七品下。宋初隶司天监,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