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都护

大都护

官名。①鲜卑首领。《三国志·鲜卑传》引《魏书》:“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帅部众从乌桓校尉任尚击叛者,封校尉廆为率众王。”②地方长官临时设职。《晋书·刘弘传》:“太安中,张昌作乱”,……“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为都战帅。”③都护府长官。唐高宗永徽 (650—655) 中置,亲王遥领都护,曰大都护,以副大都护兼王府长史,主大都护府事。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932) 只置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护。宋朝渐废。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 复置,从二品,掌畏兀儿旧领州城及畏兀儿人入属汉地者之词讼。


官名,不同朝代其职掌也不一样。

1、汉代鲜卑设此官,相当汉朝的将军、校尉,为领兵将领。《三国志·鲜卑传》:“鲜卑步度根既立。”注:“《魏书》曰: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音guī或 wěi)帅部众从乌丸校尉任尚击叛者。”

2、晋朝在有战事时设此官,为临时的战地指挥官,战争结束,此官号即废。《晋书·刘弘传》:“太安中,张昌作乱。”“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

3、唐朝为大都护府长官,掌统管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罪、总判府事。唐朝在边远地区设大都护府,如北庭、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大都护府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四人,正四品上;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官。参看《旧唐书·职官三·大都护府》、《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大都护府》。五代后唐明宗年间,置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护府。宋朝渐废。

4、元朝也置大都护,从二品,掌维吾尔旧领州城及维吾尔人入属汉地的与汉人的诉讼。

猜你喜欢

  • 郡教化史

    掌教化之吏。汉代郡府掌教化诸吏,其名称不一,左冯翊有教化史,见《两汉金石记》——《苍颉庙碑侧》;鲁有行义掾、史,见《孔庙礼器碑》;蜀有孝义掾,见《蜀学师宋恩题名碑》。

  • 职吏

    汉朝丞相(三公)及郡县官署各曹处理具体事务的员吏。晋朝,凡郡、国户不满五千者置职吏五十人,五千户以上置六十三人,万户以上置六十九人;凡县户不满三百置十八人,三百以上置二十八人,五百以上置四十人,千户以

  • 左玉铃卫

    官署名。即左领军卫,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复名左领军卫。

  • 徐州兵马司

    即“徐州兵马指挥司”。

  • 传吏

    传舍小吏。《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乃称邯郸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官名,掌管传舍的小吏。参看“传舍”条。

  • 司俎官

    官名。清朝内务府掌仪司之属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司胙官设,共五人。正六品。掌供祭祀之俎实。

  • 酂长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一酂行政事务的长官。《周礼·地官·酂长》: “各掌其酂之政令。以时校登其夫家,此其众寡,以治其丧纪祭祀之事。”参见“酂”。官名。周设此官,掌一酂之政令。《周礼·

  • 长御

    女官名,也写作女长御,掌长侍皇后及皇后宫侍御事。《汉书·戾太子传》:“太子使舍人无且持节夜入未央宫殿长秋门,因长御倚华具白皇后。”注:“如淳曰:《汉仪注》女长御比侍中,皇后见娙娥以下,长御称谢。倚华,

  • 衙前兵马使

    宋朝衙前将吏都知兵马使、兵马使统称。

  • 建节尉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新置散职八尉之一,正六品。武散官名。隋炀帝时置,秩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