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宗正府

大宗正府

官署名。金朝掌理皇族政务,章宗泰和六年 (1206) 因避讳改为大睦亲府。元朝置于世祖至元十七年 (1280),掌怯薛及诸王、驸马投下蒙古人、色目人诉讼等务,以蒙古诸王为府长,怯薛人员奉旨署事,定秩为从一品,设断事官多人,由皇帝位下及诸王有封国者择人充任。下置郎中二员,从五品: 员外郎二员,从六品。


官署名。金代设大宗正府,其长官称判大宗正事,从一品,由亲近的皇族担任,负责督促团结皇族,使他们拥护遵守国家法令制度,泰和六年改称大睦亲府,其长官称判大睦亲事。见《金史·百官一·大宗正府》。

猜你喜欢

  • 左内史

    官名,秦汉皆置,掌治京师。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又改左内史曰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左都水、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

  • 平准案

    官署名。宋哲宗元符三年 (1100) ,改太府寺市易案置,掌平抑市易物价。南宋户部右曹亦置,掌平抑全国物价。

  • 次卿

    爵名。又称“亚卿”。春秋战国置。爵位低于正卿一等的卿大夫。《说苑·臣求》: “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以次卿以佐之也。”

  • 大理寺卿

    官名。见“大理卿”。官名。秦有汉廷尉,至南朝梁陈与北魏始称廷尉卿,北齐改称大理寺卿,为大理寺的长官。历代沿置。唐制大理寺卿为从三品,明清为正三品。详见“大理寺”。

  • 外务部参事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职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四人。俱奏补。佐参议审议法令。

  • 高才沉沦草泽自举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不遇类科目。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诏举,邓景山及第。

  • 常秩

    常设之官职。又指官职禄位。《左传·文公六年》: “委之常秩。”

  • 甲坊署令

    官名。即甲坊令。

  • 大鸿胪

    官名。九卿之一。秦称典客,西汉景帝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始改大鸿胪,秩中二千石。掌少数民族君长、诸侯王、列侯的迎送、接待、安排朝会、封授、袭爵及夺爵削土之典礼; 诸侯王死,则奉诏护理丧事

  • 北王府郎君

    即“北 (大王) 院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