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知府
见“大名府”。
见“大名府”。
官名。南宋置,为从八品武阶官,属小使臣。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二年(1379)置,设官大使、副使。十七年定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二十八年改大使正五品,左、右副使从五品。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
宋朝炮兵称飞山军,飞山军指挥即炮兵指挥。《宋史·兵一》:“仁宗即位,海内承平,而留神武备,始幸安肃教场观飞山雄武发炮。”
官名。春秋战国置,为一里之长。主里政,检举善恶。秦及西汉沿置。东汉又称里魁。北魏亦置,管理京师诸坊内事务,每坊内有七、八百户或千户以上,设里正一人,下有二吏; 原为流外四品,宣武帝时为流外勋品。北齐沿
即太子左、右卫率府所统亲卫府及亲府卫士。详见“亲卫”。
官名。元置,为宣政院的佐官,秩正三品,员额三人。
见“钤辖”。官名。宋置,见“钤辖司”。
见“发敕司”。流外官名。宋初置于中书门下后省,掌发制敕之事。
指御史。《新唐书·元稹传》:“宰相以稹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贬江陵士曹参军。”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骁骑率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