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冢宰卿

大冢宰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多省称为大冢宰。为居六官之首的天官府长官,员一人,正七命。职掌宫廷供奉侍御以及全国财政收支、赋役收入,百官俸给等事务。如加“五府总于天官”之诏命,则可总摄百官,执掌朝政。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参见“天官府”。


官名。北周依《周礼》之制,设大冢宰卿为天官府的长官。《周礼》中的冢宰本称太宰,掌吏治、宫廷事务与财货,为天子的宫内大臣或奴隶总管,只有天子下了“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的后命之后,太宰始得总摄其他五府总理政务,为六卿之首而称为冢宰。其职任是掌理修立治政六典,以辅佐王统治天下。以八法治理官府;以八则治理都鄙;以八柄辅佐王统御群臣;以八统辅佐王统御万民;以九种职业来辅导万民,使他们各能致力于自己的工作;以九赋征收财货;以九种用财的法度来调节财用;以九种贡法收得各国的财用;以九种和协的法则使天下万民互相联系。凡王邦一般政务,冢宰都可以处理。年终,命令各官府整理政绩的资料,接受考核,按照政事的得失功过,呈请王加以赏罚升迁或降免。三年,仔细考核所有官吏的政绩,呈请王决定升赏或诛罚。北周大冢宰卿员额一人,正七命。任此职者见《周书·孝闵帝纪》:“元年(公元557年)春正月辛丑,以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二月丁亥,楚国公赵贵谋反,伏诛。二月甲午,以大司马晋国公护为大冢宰。”北周依《周礼》之制,必待皇帝特命之后才能总领五府成为执政者。若皇帝自己执政,则天官府的长官仅掌宫廷事务与财货,与五卿并列,称为太宰而不称大冢宰,这一点也与《周礼》相同。

猜你喜欢

  • 雇用

    国民党政府国家机关中的人员来源之一。国家机关中被雇用的人员称为雇员,在国民党政府各种机关的组织法中例有“得酌用雇员”的规定。雇员无须经过铨叙或甄别,其员额不固定,职务多数是书记。雇员支领最高薪额服务三

  • 中宫仆署令丞

    官名。北齐长秋寺所属有中宫仆署,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掌皇后舆马之事。所属有乘黄局教尉、细马车都督、车府部丞。

  • 州史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州府文书。《礼记·内则》: “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 太子左官正

    官名。北周置。掌傅弼太子,匡正其过失。亦作东宫左宫正。《周书·宇文孝伯传》: “(孝伯) 历司会中大夫、左右小宫伯、东宫左宫正。”

  • 左冯翊

    官名。秦置内史,掌治京师。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分置左、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左内史更名左冯翊,掌内史左地(京畿部分地区)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及左都水、云垒、长安四市长、丞。官名。汉初置内史

  • 司玄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北周沿置,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正一命。佐司玄中士掌国内道士、道观事务。武帝

  • 尚书都堂

    参见“都堂”。

  • 国论左勃极烈

    官名。金置。太祖建国时以四勃极烈共掌朝政,后又增设乙室、移赉两勃极烈。太宗改制,仍设回勃极烈,称谙班、国论忽鲁、国论左、国论右勃极烈。熙宗时废。

  • 三辅令

    指三辅所管辖的县令。县令为县的长官,各掌其县。《后汉书·孝安帝纪》:“冬十月,行幸长安。”“丁亥,会三辅守、令、掾史于长安。”应邵《汉官仪》:“四科取士……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 黄带子

    清朝宗室别称。以其系金黄色带,故名。即指显祖塔克世(太祖努尔哈赤之父)的直系子孙。清朝宗室的别称,因其系黄带子为标志,故称黄带子。《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金黄带;旁支曰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