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郎

外郎

①汉朝对散郎之称呼。汉之郎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掌宫殿门户,出充车骑。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汉书· 惠帝纪》: “赐民爵一级,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满六岁二级”,“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颜师古注引苏林曰:“外郎,散郎也。”或谓给事宫外之郎,在郎官中地位最低。② 宋、元时对衙门书吏之称呼。《元曲选》,孟汉卿《魔合罗》二: “官人清如水,外郎白如面,水面打一合,糊涂成一片。”③明朝对吏员之称呼。《日知录》卷24《外郎》: “今以吏员为外郎。”④官名。清朝置,为衙门中之低级官员。如八旗都统衙门、驻防将军衙门、兵部武选司、盛京五部等机构内均设,员额不等,位笔帖式之下。一般由官学生考试后选用,秩从九品。属兵部武选司者,由兵部于领催内遴选咨部补授。五年期满并无过犯,经一一交待清楚,本司出具印结,咨部以八品笔帖式即用。属盛京五部者,多为汉军缺,由候补笔帖式内挨补,六年期满,除授州同、州判、县丞。


1、指散郎。汉朝的郎官,有中郎、侍郎、郎中等,掌守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唯议郎不值班宿卫。这些郎官,都有具体职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具体职事的郎官,称为散郎,又称外郎。《通典·职官十一·三署郎官叙》:“汉中郎将分掌三署,郎有议郎、中郎,皆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凡四等,皆秦官,无员(限),多至千人,皆掌门户,出充车骑。其散郎,谓之外郎。”《汉书·惠帝纪》:“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注:“苏林曰:外郎,散郎也。”

2、泛指吏员。唐朝权德舆《权载之集四·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五年武弁侍明光,辍佐中权拜外郎。”清朝顾炎武《日知录·外郎》:“今以吏员为外郎。”

3、指衙门书吏。唐宋时衙门书吏称外郎。《元曲选·魔合罗二》:“官人清如水,外郎白如面,水面打一合,糊涂成一片。”

4、清朝官名,秩从九品,位在笔帖式下,为衙门中的低级官吏。属兵部选司者,五年期满无过者可补八品笔帖式;属盛京五部者,六年期满后无过失,可授州同、州判、县丞等官。见《清史稿·职官一·盛京五部》。

猜你喜欢

  • 法部尚书

    官名。清末法部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一人,从一品,特简。掌总理本部事务,监督所属各官。宣统三年(1911),改为大臣。官名。清末置,为法部的长官,见“法部”。

  • 六卿

    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孔安国传:“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② 《周礼》六官之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合称。《尚书·

  • 右中兵郎

    官名。西晋分中兵郎置,为尚书省右中兵曹长官通称,亦称郎中,六品。属五兵尚书。东晋、南朝省并“中兵郎”。北魏复置,属七兵尚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

  • 主射左右

    官名。即太子左右内率府所统备身左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唐朝复名备身左右。参见“备身左右”。

  • 算历科管勾

    官名。金司天台内部机构有算历科,司其事者员额八人。元司天监沿置,设管勾二人。

  • 提举仓场司使

    官名。金置,为提举仓场司长官,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掌出纳公平及勿使亏损败坏。另有监支纳官十六员,正八品。见《金史·百官二·提举仓场司》。

  • 本司

    官制术语。即官员本来所属的官署。《魏书·辛雄传》: “庄帝曰: ‘卿且还本司,朕当别有处分。’”

  • 工副

    官名。明朝于诸王府工正所置,一人,从八品,佐工正掌缮造修葺宫邸、廨舍之事。嘉靖四十四年 (1565) 革。

  • 学谕

    宋朝学校职事名。仁宗庆历 (1041—1048)中,太学各斋设。神宗熙宁四年(1071),选上舍生担任,每经二员。徽宗崇宁元年(1102),太学外学辟雍亦设。又武学、宗学、算学、州县学皆设。掌以经术教

  • 掌礼司

    官署名。清置,为内务府七司中的第三司;掌本府祭祀、礼仪、乐舞,兼稽太监品级及果园赋税。见《清史稿·职官五·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