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臣

外臣

①春秋战国列国大夫、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仪礼·士相见礼》: “凡自称于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 “以赐君之外臣首。”② 汉朝对有朝请贡纳关系的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称呼。《汉书·匈奴传》: “丞相长史任敞曰: ‘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


1、对外国君主的自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庶人,则曰刺草之臣。他国之人,则曰外臣。”《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

2、臣服之国,使其称臣。《史记·匈奴列传》:“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

3、不仕者之称。《南齐书·卷五十四·明僧绍》:“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

猜你喜欢

  • 郡田曹

    郡分职诸曹之一。汉代置,《五曹算经》说:“一为田曹,地利为先。”列田曹为五曹之首。刘向《洪范五行传》亦有“田曹共畜养”之说。在重农的汉代,此官的设置自然普遍,而《碑》、《传》不见记载,可能在东汉时代田

  • 封印院

    见“封弥院”。宋代贡院所属机构, 即“封弥院”,见该条。

  • 军府

    官署名。春秋时晋国储藏军械的府署。《左传·成公七年》: “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即将军府。汉朝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比公,皆开府。后世开府将军更多。见《后汉书·百官一·将军》。

  • 通政寺丞

    官名。明朝建文(1399—1402)中,改通政司为通政寺,改原通政参议为通政少卿、通政寺丞。成祖即位,复旧制,复称通政使司左、右参议。

  • 缘边交市副监

    官名。隋朝缘边交市监次官,每监置一员,视正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为互市副监,隶鸿胪寺。

  • 科目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分科名目。分为常科与制举两种,唐时名目繁多,宋代分科较少,明清则只设进士一科。参见“科举制”。

  • 内竖

    官名。①周朝宫中小臣。掌传达王命。《礼记·文王世子》: “问内竖之御者。”郑玄注: “内竖,小臣之属,掌外内之通命者。”《周礼·天官·内竖》:“掌外内之通令。”郑玄注: “内,后六宫; 外,卿大夫也。

  • 五军断事司

    官署名。初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1384)于五军都督府各置左、右断事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并从九品。二十三年升断事正五品,总治五军刑狱。又分设五断事司,各置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人,俱正七品,分理

  • 积弩将军

    官名。新莽置。《汉书·王莽传》: “复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函谷关。”后省。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复置,领积弩营,辖二千五百人,担当宿卫之任。员一人,四品。孟观任此时曾率营兵出征关中。十六国后秦亦

  • 侯家令

    侯的家臣之一。三国魏置,秩第七品,主侍侯,理家事。参见“侯家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