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坊正

坊正

管理街坊的小吏。《旧唐书》说:“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部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见《旧唐书·职官二·户部尚书》。


职役名。自秦汉以来,乡、里组织是县以下城乡共同的基层组织,汉制在城中的乡称为都乡,其下则为里。坊的名称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太平御览》引汉宫阁名说:“洛阳故北宫,有九子坊。”至北魏已不限于宫室,都城洛阳有三百二十坊,坊始成为城中居民聚居区域之名。隋代每坊置坊主一人,佐二人,与乡里的行政组织不相混杂。至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京都的坊均改为里,由尚书省任命里司官以管理之。至唐代,于两京及州县之廓内分为坊,在里正之外另设坊正,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可免除其本身课役,地位在里长之下。隋唐时坊的四周有围墙,墙上有大门,一里人均居住在坊内,与外面相隔绝,商业交易限制在市区域之内。唐制长安共有一百零八坊,东西两市。至宋代,由于城市的发展,打破了前代以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的格局,街巷均可开设店铺,于是在坊之上设厢,作为一级行政单位,以加强对坊廓户的控制,厢坊制遂取代了前代的坊市制。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开封新旧城内分为十厢,一百二十一坊。金代亦于城中设坊,置坊正,以有物力人户充任,两年一代,为差役之一。元代在城市中分设隅、坊两级,由录事司管辖。隅设隅正,坊设坊正,在当役人户中轮流差充。参见“隅正”。

猜你喜欢

  • 左县

    南朝宋、齐时在蛮族聚居区域所置的县。因当时习称蛮族为“蛮左”,故以为称。如《宋书·州郡志二》“南豫州·晋熙郡太守”条记“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以豫部蛮民立太湖、吕亭二县,属晋熙,后省,明帝

  • 三监

    ①官名。周朝派往诸侯国的监察官员。《礼记·王制》: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②周初对殷遗邶、鄘、卫三国派驻的三大臣合称。即武庚、管叔、蔡叔。《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

  • 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掌印总统大臣

    官名。简称“圆明园护军营掌印总统大臣”。清朝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之最高长官。掌该营之政令。乾隆十六年 (1751) 设,定员一人,由本营总统大臣内特简。

  • 左王

    官名。匈奴左贤王简称。《汉书·卫青传附赵破奴传》: “以浚稽将军将三万骑击匈奴左王。”参见“左贤王”。汉时匈奴左贤王的省称。《汉书·卫青霍去病传附赵破奴传》:“以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王。左王与战,

  • 典用监

    官署名。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置,属詹事院。掌供须、文成、藏珍三库,内府供给段疋宝货等物。设卿四人,太监、少监、丞各二人,经历、知事、照磨各一人。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属储政院,以三库隶内宰

  • 奚枢密院

    官署名。辽末,奚六部大王回离保拥兵自立,号奚国皇帝,设奚、汉、渤海三枢密院,以奚枢密院主奚人之事。

  • 太常掾

    官名,汉置,属太常。太常掌宗庙礼仪,其长官称卿,副称丞。下分曹办公,曹长官称掾,掌曹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汉书·朱博传》:“时诸陵县属太常,博以太常掾察廉,補安陵丞。”吏员名。《汉书·

  • 武备将军

    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下。

  • 左中权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梁书· 王莹传》: “(王莹)俄迁尚书令、云麾将军,侍中如故。累进号左中权将军,给鼓吹一部。”参见“中权将军”。

  • 大都督兵农司

    官署名。设于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二月,置司于西京大同,以孛罗帖木儿领之。下设分司十道,专掌屯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