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宗

国宗

太平天国东王以下各王同宗兄弟之称谓。据太平天国前期定制,东王以下各王同辈兄弟称国宗,后辈称国相,出外任事者亦称国宗。官阶约与燕王、豫王、侯、丞相相等。督军或出任地方官者则加“提督军务”衔,据载有十四人。无职守者为闲散国宗,人数不详。按制,提督军务者,下设协理一人,职同总制; 掌书若干,尉六百人,伺二十人,皆职同监军。闲散国宗只设协理一人,尉八人,伺二人,皆职同总制。


太平天国前期诸王兄弟的称谓。东王以下各男系亲属,前辈称国伯、国叔、同辈称国宗,后辈称国相,出外任事的也称国宗。国宗督军出战或任地方长官者,加提督军务衔;无职守者称为闲散国宗。国宗提督军务,其官阶据《贼情汇纂》所列为四等,与燕、豫二王相等。实际上能与燕、豫二王并列的仅为个别地位高的国宗,一般的恐只能列为五等,与侯相当。闲散国宗的地位当更低。国宗提督军务所属有国宗协理、掌书、国尉、国伺;闲散国宗无掌书,其他属员同,惟员数减少。翼王石达开远征后,在其官制中增设国历、国传为国宗的属官,国宗掌书改称国书。

猜你喜欢

  • 京师内外城地方检察厅

    官署名。清末京师检察机构之一。光绪三十三年 (1907) 设,附于京师内外城地审厅内。掌京地审厅管辖案件的检察事宜。置检察长一人,检察五人,并典簿、主簿、录事等。

  • 拂竹真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伪台乘驿贱人为拂竹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司仪曹事

    官名。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改仪曹参军置,职如故。

  • 二庙丞

    官名。南朝梁置,协助二庙令管理太庙、小庙日常事务的官员。官名,南朝梁武帝萧衍置,为二庙令之佐官,助令掌管二庙事务。参看“二庙令”条。

  • 御细部

    官署名。北齐置,设仓督。隶司农寺导官署。

  • 司录参军

    官名。即“司录参军事”。官名。(1)唐开元初改三京府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六府的录事参军为司录参军,都督府及诸州仍为录事参军。宋承唐制,诸州称录事参军,诸府称司录参军(惟临安府称录事参军

  • 四门助教

    官名。北齐始置,协助四门博士教授四门学生,员二十人。隋初沿置,员五人,从九品,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罢。唐国子监四门馆置三至六人,从八品上,职掌如故。学管名,清朝置,三人,正八品上,掌佐博士教授学生

  • 商务司郎中

    官名。清末农工商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

  • 奉业校尉

    官名,东汉末年孙策置,孙权任此校尉。《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注:“《吴录》载策表曰……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奉业校尉孙权……等同时俱进。”

  • 太乐祭酒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掌宫廷音乐。官名。北魏等置,从五品中,掌管音乐。见《魏书·官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