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子博士

国子博士

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 (275—280) 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以教授生徒儒学,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为之,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并应对殿堂,备咨询顾问,隶国子祭酒。地位高于太学博士。南朝宋不置学,亦常置二员。南齐高帝建元四年 (482)置国学,设二员,位比中书郎。梁国学沿置,位九班。陈四品、秩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升为五品上。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五品。隋朝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正五品上,文帝仁寿元年 (601)罢,唯置太学博士,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置国子监,国子学置一员,正五品。唐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学生者,分掌《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五经,求仕者上于监。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宣业,咸亨元年 (670)复旧。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35) 改制罢,徽宗大观元年 (1107) 复置四员;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改置二员,正八品。辽朝国子监国子学置。金朝国子监国子学置二员,正七品,分掌教授生员,考艺课,章宗明昌二年 (1191) 添女真一员,泰和四年(1204)减,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 (1210) 并罢。元朝集贤院国子学置二员,正七品,掌教授生徒、考较儒人著述、教官所业文字; 蒙古国子监亦置二员,正七品,掌教习诸生,于随朝百官、怯薛台、蒙古、汉儿官员家,选子弟俊秀者入学。元末乙己 (1365) 朱元璋置国子学而设,吴元年 (1367) 定制,置一员,正七品,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置“五经博士”。


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始立国子博士,限取履行清淳,通明经义者担任,如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其职掌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之外,并且备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南北朝于国子学中沿置。隋唐以后,国子学隶国子监,国子博士为国子学授业的最高学官。参见“国子学”。

猜你喜欢

  • 供膳司

    官署名。元朝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秩从五品,掌供给内廷应需、购买百色生料及没入权相桑哥资产,隶大司农寺。置达鲁花赤、提员各一员,从五品。下设司令一员,正六品;丞一员,正七品。辖辅用库、兴中

  • 武扬总管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武扬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 右奉宸卫大将军

    官名。即右千牛卫大将军,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右千牛府大将军置,旋改右千牛卫大将军。

  • 三监

    ①官名。周朝派往诸侯国的监察官员。《礼记·王制》: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②周初对殷遗邶、鄘、卫三国派驻的三大臣合称。即武庚、管叔、蔡叔。《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

  • 都督同知

    官名。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又称同知都督。初一人,从二品。吴元年 (1367) 改从一品。隶都督府。洪武十三年 (1380) 改设五军都督府,均置。永乐元年 (1403) 所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及

  • 散馆

    官制用语。明清指翰林院庶吉士肄业期满后,不留翰林院而正式任官吏之称。参见“庶吉士”。清制,翰林院庶吉士肄业三年期满,通过甄别考试,谓之散馆。考试场地初在体仁阁,后在保和殿。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以

  • 左武威

    官署名。即左骁卫,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左骁卫。

  • 副典试官

    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设于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与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佐助典试官掌理典试事务。

  • 下卿

    爵名。或称“亚卿”、“次卿”。周朝诸侯国卿爵分上、中、下三等,下卿为卿爵最低等。参见“中卿”。官名。周代天子和诸侯都设卿,分上卿、下卿。《春秋公羊传·襄公十一年》:“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

  • 状头

    唐代称省试第一名为状头。武后时试贡士于殿前,门下用奏状报其等第,因此居首者称状头,亦称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