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四译馆

四译馆

参见“四夷馆”。


官署名,明清皆置。四译馆又名四夷馆,掌翻译四方少数民族或国家的语言文字。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外国朝贡,特设蒙古馆、女直馆、两番馆、西天馆、回回馆、百夷馆、高昌馆、缅甸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正德年间,又增置八百(国名)馆;万历年间,又增置暹罗馆。

四译馆初置属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属太常寺。

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始置,属翰林院,以太常寺少卿为主官。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省入礼部,改称“会同四译馆”。见《明史·职官三·太常寺·四夷馆》、《清史稿·职官一·礼部·会同四译馆》。

猜你喜欢

  • 同平章军国事

    官名。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置,以吕公著为之,位在宰相之上,凡三省及三省与枢密院同取旨事,如边防、大公案、大量支移钱粮、废置州县、特立捕盗赏格、创立更改法令、及一切非常规公事,皆与三省、枢密院同议

  • 撢人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 掌政治宣传。《周礼·夏官》: “撢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官名。周置,掌传王志及国事于

  • 陵台令丞

    官名。北齐以来置诸陵署,以令丞为正副主官。隋及唐初沿置。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以陵寝、宗庙隶宗正寺,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改献、昭、乾、定、桥五陵署为陵台,提高令的品秩,永康、兴宁二陵称署如故

  • 掌醢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醢人奄一人,女醢二人,掌管祭祀时四次荐献豆里所盛的食物,丧事祭奠及飨宴宾客时也是这样。“豆”为古代食肉之器。北周依《周礼》置掌醢中士,正二命;掌醢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膳部中大

  • 都押官

    武官名。辽置, 见“行军都押司”。

  • 县邑啬夫

    官名。春秋时晋与鲜虞设置,主管县邑之政。春秋时常以“国”与“县”对举,如《国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国有班事,县有序民。”“国”为都邑,“县”为都邑外的乡聚。《齐侯钟铭》记灵公赐叔夷“其县三

  • 汉经厂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地址在皇城内,有内臣若干人。每遇收选太监,则拨数十名习念释氏诸品经忏。其持戒与否,则听自便。每逢皇帝诞辰、正旦、中元等节,于宫中建道场,遣内大臣瞻礼,扬幡挂榜,如民间的做佛事。其僧

  • 发放司

    官署名。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中置,属三司,掌发放三司帖牒,以判开拆司官兼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三司废。

  • 左中候

    官名,为将作少府属官,与丞共掌治宫室。成帝阳朔三年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 领护三辅都水

    官名。西汉水衡都尉所属的都水长丞是管辖三辅地区水利的官。其以高子长丞的其他官员领此事的,称领护三辅都水,如息夫躬、刘向都曾任此职,又冯参曾任领护左冯翊都水。见《汉书》各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