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官
官类名。清代西藏除唐古特官之外,尚有喇嘛官。前藏有济仲喇嘛,供职于商上及噶厦;后藏有岁琫喇嘛、森本喇嘛,亦供职于商上(名为商卓特巴),其选用均须会同驻藏大臣。后藏并有管茶叶、管柴草等嘛嘛,则由班禅自行拣补。民国时期沿置。
官类名。清代西藏除唐古特官之外,尚有喇嘛官。前藏有济仲喇嘛,供职于商上及噶厦;后藏有岁琫喇嘛、森本喇嘛,亦供职于商上(名为商卓特巴),其选用均须会同驻藏大臣。后藏并有管茶叶、管柴草等嘛嘛,则由班禅自行拣补。民国时期沿置。
官名。宋朝置,为宦官阶官,位在都都知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定为正六品。哲宗元祐 (1086—1093) 中,改为从六品。南宋复为正六品。
官名。隋置,掌安置外国使者的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
官名,汉置,为郡守属官,无固定职事,参与谋议。《后汉书·孔奋传》:“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议曹也作谋曹,多以境内名士担任。其后,各朝郡府多置。也有称议曹掾为议曹祭酒的。
有关帝王陵墓的官员称陵寝官。清朝设三陵总理事务大臣,初由盛京将军兼任,光绪三十年改由东三省总督兼任;设承办事务衙门大臣,主事,委署主事,还有读祝官、赞礼郎、关防官等。东陵、西陵设官大体与三陵相同。各设
任官制度。明朝定以监生往各衙署历事制度。往各部掌写本之事,或随同御史出巡。往各司写本者,户部十名,礼部十八名,兵部二十名,刑部十四名,工部八名,都察院十四名,大理寺、通政司各四名,随御史出巡者四十二名
凡指官学中掌管教务训导的官员,或五经师中之尊者。《后汉书·卓鲁魏刘传》:“每行县止息亭傅,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学官名。东汉时置于县,《后汉书·刘宽传》记宽“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
职官封号。西夏授与中品官,与办式同一等级。
商朝所置教育机构。相当于周朝的“太学”。《礼记·王制》: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郑玄注: “右学为大学,在王城西郊。”
“小宾部下大夫”的省称。
泛指百官。《后汉书·朱穆传》:“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